以下为《《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主 题:角的初步认识
课 时:共4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 计 者:尚晓菲/ ***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
2.学情分析
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角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能从周围的物体表面上找到许多的角,但他们对角的认识还处于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阶段,对角有一些朦胧地认识。
【 学习目标 】
结合情境图,通过找一找、指一指认识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会用尺子画角。
【 评价任务 】
1、能在生活情景中找出角,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完成练习八第1、2、3题。
2、能用语言表述角的大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直尺画角。完成39页“做一做”第1、2题。
【资源与建议】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属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范畴。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接经验。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2.对资源的分析建议: 本节课用的是人教版教材、结合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要求课件简单、明了,板书清晰规范,课堂上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的倾听、回答问题、书写等进行激励性评价。
3.本课的学习按以下流程进行: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完善发现—巩固应用 当堂检测—总结激励。
4.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角及正确画角,通过亲自操作和感知获得直接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才能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起角的概念,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旧知
情境导入
1、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
2、观察情境图,说出你看到了什么,找角。
1.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谈话引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2、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找校园里的角。
会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
能正确的找出角。
环节二
探究新知
小组交流
找出周围的角。
说出自己的看法。
同桌交流角的组成。
抽象出叫的样子,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仔细观察,角是什么样的?
指角
出示三角尺,让生指角,老师抛出质疑,教学正确的指角方法,老师画在黑板上,找相同点引出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会正确指出周围的角。
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环节三
动手操作
丰富认识
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关系。
说出判断角大小的方法。
动手画角,并说出角的画法。
出示活动角。利用学具自制的活动角。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边不一样长的角,让学生判断哪一个角大。怎样判断? 师生共同操作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圆形纸折角,同桌之间比角的大小。3、用尺子画角。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会判断角的大小,并说出判断方法。
会画角并说出画法。
环节四
巩固练习
拓展运用
独立解决练习题,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引导学生完成课件展示的练习题练习八1、2、3题。
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环节五
全课小结
尝试总结
说一说自己在本节课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至少说出两条或以上的收获,语言表达完整。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