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一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一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6页主题图,第47页情境图及有关的做一做。练习九的第1、2题。
本节课是基于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是相同数连加的一种简便运算。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游乐场情景提供同数相加的资源,通过学生的列式和计算的体验,进而产生对加法运算麻烦的感觉,从而引出乘法,了解乘法的意义,体现乘法运算的简洁性。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乘、除法的基础。
(二)核心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在加法和乘法的对比中凸显乘法的简洁,在借助加法算乘法的过程中体会两种运算的联系,增强学生联系的观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四则运算的能力和符号意识。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情境图,了解乘法与同数连加之间的联系,体会乘法表示的简洁性,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过程中,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3.通过数学活动增强学习的求知欲,体会乘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对应思想和简洁美。
(四)学习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五)学习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图说乘法意义并写出乘法算式。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乘法的初步认识》名师教学课件、《乘法的初步认识》课时作业。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1)预习教材第46页。
(2)计算下面各题:
3+3+3= 2+2+2+2= 7+7+7+7+7=
思考: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种问题吗?
(二)课堂设计
1.情景导入
(出示情景图)
师:这节课孙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你们想去吗?
师:你最喜欢里面的哪种游乐项目?
下面让我们一起一项一项地游玩。
【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兴趣的游乐场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问题探究
(1)同数相加问题
(课件展示教材主题图中小飞机)
师:你发现了什么?
思考1:每架小飞机上的人数有什么特点?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师:“小飞机上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师:要求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
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教师来写。
思考2:你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一听就明白该怎么写吗?
生:一共5个3相加。
下面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解决小飞机的?
小结:先观察,从图里找条件。提出了一个问题,然后列式解决。用这个方法:找条件,提问题,列算式,来研究小火车。好吗?
(课件展示教材主题图中小火车)
师:先观察小火车图,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决呢?想一想,然后请你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开始吧!
师:谁能用几个几相加更简练地说一说你?
(课件展示教材主题图中过山车)
接下来,我们到最刺激的过山车项目里看一看。
同桌互提问题并列算式。
思考3: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加数相同)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能熟练地用加法解决问题,所以放手让学生解决,总结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加法算式中加数都相同的特点,让学生简练地来说的引导,初步感知“几个几”与同数连加的关系,为理解和概括乘法的意义打下基础。】
(2)建构乘法的意义
师:如果这列过山车有20节,想一想,算式会是怎样的?是几个2相加?你有什么感受?遇到这种问题怎么办呢?
小结: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今天我们就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7个2相加,怎么用乘法表示呢?有同学知道吗?
师:7个2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可以写成:2XXXXX7=14,其中“XXXXX”叫做乘号。算式中的“2”、“7”是什么呢?
思考4:看着算式2+2+2+2+2+2+2和算式2XXXXX7=14你知道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思考5:2XXXXX7=14表示什么意思?
师:这个算式怎么读?
小结:这个算式按顺序来读,乘号在乘法算式里读做“乘”。
师:表示7个2相加除了可以用2XXXXX7=14来表示,还可以用7XXXXX2=14来表示。
思考6:表示7个2相加,可以写出几道乘法算式?
思考7:比一比这道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有什么关系?你喜欢哪种表示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把乘法和同数相加结合起来,再把乘数与实际情景结合起来,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可以直接用乘法表示这类问题。】
(3)及时练习,加强意义
①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师:你能把黑板上另外两道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在学习单上写一写。
师: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②生活中的乘法
生活中还能找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在自己的身上、身边找一找?
【设计意图:第一题学生用乘法表示同数相加,第二题与实际生活结合,学生发现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加深对“同数”的理解。】
3.巩固练习
思考8:求旋转木马上共有多少人?能直接用乘法表示吗?怎样改变才能直接用乘法表示? 思考9: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可以用乘法表示?
只有加数相同的加法,能用乘法表示。看来小精灵这句话挺重要,我们再读一读。
4.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家属相同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并能把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还知道了用乘法表示比较简单。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乘法,下节课我们会继续研究。
(三)课时作业
1.看一看,填一填。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乘法算式2XXXXX7=14读作2乘7等于14
或7XXXXX2=14读作7乘2等于14
XXXXX读作乘号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顾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按以下步骤进行
出示主题图,游乐园的情境,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先让学生整体观察:你看到了哪些好玩的游乐项目?有坐过山车的、有坐小火车和小飞机的,还有坐旋转木马的......然后,把坐过山车、坐小火车和小飞机的情境放大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列式?生动的情境能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现实情境模型为学生学习乘法提供丰富的材料。生活中是广泛存在同数连加的情境。
教学例1,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概况表述相同数连加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根据相同数连加的式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共同点,引出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进而引出对乘法算式,学生很容易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然后让学生比较加法和乘法,从而感受乘法运算的简洁性、概括性。
教学例2,沟通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与乘法的关系。教学时先出示实物图,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学生有的列出加法算式,有的列出乘法算式,接着让学生对两种算式进行对照,将实物图和相同数连加的算式和乘法算式放在一起,能促进学生了解相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的意义。最后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将乘号左右两边的数叫“乘数”,结果叫做“积”。
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运算的意义的理解。我注意做到
(1)通过3个层次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先用小棒摆。用小棒摆3个4、4个3,并写出相应的加法算式,感受相同加数与个数的区别。接着出示图片,让学生概括出“几个几”,再写出加法、乘法算式。然后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算式改为乘法算式。如:7+7+7=( )XXXXX( )=( )XXXXX( )
(2)引导学生理解相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请比较3+3+3+3+3=15与3XXXXX5=15,这两个算式的数据有何不同?第一个算式中的数分别表示什么?第二个算式的数分别表示什么?你喜欢哪一种算式?为什么?
本节课后感觉学生学得比较扎实,积极性较高。但对“2个4相加 2与4相乘 2个4相乘 ”这类的题,孩子们有困难,需在练习中加强对比,认真审题。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第一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