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化教育案例

本文由用户“wtycn862347”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9 16:03:54 举报文档

以下为《个别化教育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爱的力量

九亭二小 汪某某

一天午饭后,一位女生跑来告诉我:“老师,我昨天晚上值日时捡到了一个饭盒,我放在讲台上,被李某某从四楼上扔了下去,差点砸到了楼下一年级的同学,还有路过的老师。”我一听,脑海里又浮现出做早操时的一幕,一位男生告诉我:“老师,我昨天参加社团比赛的两架飞机模型有一架放在课桌的抽屉里不见了,有同学看见李某某昨天放学后拿在手里玩了。”早晨事情很多,我想,现在要找时间和李某某谈谈了。

我一抬头,正好看见李某某就走在我的前面,我叫道:“李某某!”他一回头,眼神里透露出一丝慌乱,一不小心饭盒掉在地上,旁边还有两盒“蒙牛”原味酸奶。我一看,这不是老师的酸奶么?我看了一下过道旁四二班和四三班老师的餐盘:饭菜都还在,但是酸奶不翼而飞。两位老师在给同学们分饭,自己还没有吃完。我心里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李某某赶紧捡起饭盒,把酸奶装在饭盒里,迅速盖上盖子想掩饰。我问他:“这酸奶是从哪里来的?”他镇定地说:“是在桌上拿的。”“在哪张桌上拿的?”“就在这张桌上拿的。”说着,他的手指向四二班和四三班老师坐的桌子,正如我所料。“你明知那是老师的东西,为什么还要拿?”“孙建说过,桌子上的酸奶没人要了,可以拿的。”“你怎么知道是没人要的呢?这饭菜都还在的,而且人家老师就在后面分饭。”他无言以对。我把他带到办公室,让他说说这一两天同学们反映的其他几件事情的原委,他都承认是自己做的。在被问及为何要这样做时,他低头不语。正说着,同一个办公室的陈老师一进来,看到他就说:“就是他!昨天晚上把饭盒从楼上扔下来,差点砸到我和白老师,我让他下来他就是不下来!”

这一连串的事情让我觉得,有必要跟李某某以及他的家长好好谈一谈了。因为,不知道下一步他还会有什么举动。当得知孩子的行为时,母亲很生气,说晚上回来会好好跟他谈一谈。

我又找来一些同学了解李某某最近的情况,同学们的反应简直就是对他的控诉:他最近经常体活课、体育课或者唱游课时,去的路上趁老师不注意跑回教室,在教室里玩,翻同学们的书包,很多人都丢了水笔、尺子等文具;他经常偷别人书包里的牛奶,现在他们上室外课甚至上厕所都把牛奶装在裤子的口袋里,生怕被他偷去;他上厕所时,故意把身子挺得很高,把小便小在前面的男生身上,后来那个男生哭了XXXXX

听了大家对李某某“累累罪行”的控诉,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四年前的一幕幕。四年前,李某某是我班级里有名的“捣蛋鬼”,而且经常偷别的小朋友的东西。每天放学都是爷爷奶奶来接他,我直接向老人反映。但是老人并不想正视孩子行为习惯上的问题,而是质问老师:“你有证据吗?你搜他的书包啊!我的孙子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的!”我只好跟他的父母联系,孩子的父母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在教育态度上跟老人又有很大的分歧,家庭常常为此还会闹矛盾。后来,爷爷奶奶回了江西老家,爸爸去了东北工作,妈妈全职在家照顾孩子,但是妈妈反映孩子的很多不良习惯已经难以纠正了。后来,我因休产假不再带这个班级。当他们上四年级时,我再次遇到了李某某。在跟他的前任班主任接触时,我了解到李某某的行为习惯依然没有好转。

我进一步向同学们了解情况。经常上室外课时,同学们会踢足球、玩游戏等。刚开始同学们也愿意和李某某一起玩,但是后来,他总是不遵守游戏规则,不肯服输,如果输了球或者输了比赛,就去打别人。久而久之,同学们都对李某某敬而远之。于是,他就偷偷跑回教室,并且撂下一句话:“偷你们的东西,是对你们的惩罚!”很明显,在溺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李某某难以承受挫折,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要发泄出来,甚至以攻击他人的方式进行发泄,所以,在班级里他没有朋友。于是,李某某就报复同学,经常搞恶作剧,伤害别人,或者偷别人的东西。

晚上,李某某的妈妈给我打电话,在交流中我了解到,他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物质上并不匮乏,那孩子为什么一直要去拿别人的水笔、尺子、牛奶之类的小东西呢?后来,谈到孩子的成长经历,母亲表示“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孩子的爷爷奶奶都是教师,但是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导致孩子性格倔强、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而且听不得一句批评的话,只喜欢别人给他戴高帽子。他的妈妈承认,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孩子自从由父母接管后,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所接受的教育从极其放纵的模式转变为高度约束的模式。李某某出去玩的时间非常少,在小区里玩十分钟,就会被父母召唤回来写作业。父母望子成龙心切,买了很多的配套练习想提高孩子的成绩,并且想培养孩子“坐稳板凳”的习惯,但是孩子却很快学会了以敷衍的方式来应付父母布置的越来越多的作业。在妈妈的话中,我还了解到一个重要的细节:当妈妈问及孩子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时,孩子没有解释,而是非常伤心地说:“我很孤独,我没有朋友!”说着,眼泪就哗哗地流了下来。作为一位母亲,她觉得很心痛,自己居然如此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不知道该如何跟孩子交流。

第二天,我抽了半接课时间让李某某到我的办公室回避一下,跟其他同学谈起了李某某的成长经历。大家听了他的故事,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出来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同情和理解。我想,也许正是因为大家排斥他,他成为班级里的“边某某”,没有朋友,没有人可以倾诉自己内心的情感,于是他走上了极端:把同学们当作仇视的对象,伤害别人,偷走别人心爱的东西让别人难过XXXXXXXXXX如果大家都能够换一种态度,接纳他,包容他的过去,跟他交朋友,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他还会伤害别人,偷别人的东西么?他真的是个生来内心就非常邪恶的人么?

孩子们若有所思。当天,我又让他们写了一篇小练笔,把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大多数孩子表示李某某之所以变成今天这样是有原因的,同学们对他的排斥、拒绝就是原因之一,并且表示愿意原谅他的过去,和他交朋友。还有同学写了一首小诗,呼吁大家不要仅仅看到李某某身上的缺点,也多去关注一下他的内心世界。看到这里,我想也许事情会有所转机了。

我又用课下的时间和李某某聊天,并且以朋友的姿态和他交流,态度诚恳。慢慢的,他也愿意和我讲他的想法了。“那些水笔都是我偷的,有时我就是想报复他们一下,大家都不愿意和我玩,我就回来拿他们的东西。”“那你有没有考虑到那些被偷了笔的同学的感受呢?”“我的水笔也被偷过。”“你发现被偷以后心里怎么想呢?”“我很生气!”“是啊,你的东西被偷了,你很生气。你想想,你偷了那么多同学的水笔,大家会不会很难过很生气呢?我们在做一件事时,可以想象一下我们这样做了以后,别人可能会有什么样的反映。有的时候,我们需要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想。”李某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晚上,李某某的妈妈给我发了短信,她告诉我:“当我回到家,发现我的孩子站在水池边认真地洗着草莓,脸上洋溢着笑容。他说:‘妈妈上了一天班,很辛苦,我先回家就把草莓洗洗等着妈妈回来吃。’他还说:‘今天体育课上,有一部分同学愿意跟我一起踢足球了。’”看到儿子的笑容,妈妈激动不已。她说:“老师的用心良苦让我们家长感动不已。我没有办法表达我现在的内心感受,只有深深地从心底里说一声‘谢谢!’老师恩情我们永生难忘!”有时,老师的一句舆论导向就足以改变孩子在班级里的边缘状态。一旦他从别人那里感受到温暖,而不是冷漠,拒绝,他也会学着别人的样子去关爱别人,去为他人着想。我想,也许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孩子在思想观念、感情、感觉、快乐、不安、忧愁方面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教师应当认清并熟悉自己学生的这个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应该在对孩子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孩子充满信心,并去感化他、帮助他,相信这些学生的行为可以慢慢得到矫正。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个别化教育案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