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李某某教学设计《分散系及其分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
**_*学
课例名称
分散系及其分类
教师姓名
李某某
学段学科
高中化学
教材版本
新人教版
章节
必修1: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年级
高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区别。
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其应用。
3.实验能力的培养。学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并根据实验探究胶体的一些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自主学习分散系的概念。
2.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习胶体的性质,并分析实验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善于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教材重点:悬浊液、胶体、溶液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教材难点:胶体性质及应用的探究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通过“溶液的形成过程”掌握了溶液是混合物的知识,并且在拓展中对乳浊液和悬浊液有所了解。另外,他们在生活中也具备对牛奶、豆浆、合金、有机玻璃等胶体的初步感性认识,所以学生有能力将前概念迁移到化学中。因为本节内容与生活有很强的关联性,所以本节课将现实生活实例与科学探究实验相结合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既能够突破课本上实验、实例的单一性,也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原理性知识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
实验探究法:设计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溶液、胶体、浊液的对比探究实验,以悬疑为出发点,展开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多媒体辅助法:播放胶体制备和性质实验的视频、电泳现象的flash动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物质的简单分类及其应用,复习了部分初中知识,发现有关纯净物的知识学的比较多,混合物主要学习了溶液,在拓展中对乳浊液和悬浊液有所了解,像“溶液”和“浊液”这样的体系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分散系”
同学们课下已经对本节内容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同学描述一下分散系的概念及其组成。
【生】回答“分散系的概念及组成”
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 ,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师】【板书】分散系及其分类
一.分散系
【师】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
下面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由一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生】小组讨论,将结论总结后回答问题。
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
分散质
分散剂
举例
气态
气态
空气
液态
盐酸、泡沫
固态
泡沫塑料
液态
气态
云、雾
液态
白酒、牛奶
固态
吸水的海绵
固态
气态
烟、霾
液态
食盐水、糖水
固态
合金、有色金属
【师】除了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还可以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分类的具体标准是什么?不同的分散系有什么区别?
【生】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当粒子小于1nm时是溶液,大于100nm时是浊液,在1~100nm之间时是胶体。
【师】【板书】胶体的本质特征:1~100nm
【师】看书上“胶体”两个字是蓝色,是因为这个我们没有学过,比较陌生,今天我们就重点来学生“胶体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胶体的本质特征:1-100nm
二、 胶体
1. 制备
FeCl3+3H2O=Fe(0H)3(胶体)+3HCl
注意:①
②
③
2. 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物理
鉴别溶液和胶体
可透过滤纸
胶体的介稳性
电泳
聚沉
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设想的教学目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都比较高,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反应迅速、对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比较清楚,但仍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跟不上老师的思路,稍一走神就理解不透了。另外,因本节课内容较多,让学生课前做了预习,对一些较简单的内容直接一带而过,并果断舍弃了有关半透膜、渗析的内容,留待下一节课再行研究。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李某某教学设计《分散系及其分类》》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