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电阻的测量,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2、体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过程;能进行初步的相关电路分析、电路故障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亲自设计、操作、分析结论,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会用“伏安法”测量导体的电阻
教学难点
电路故障的分析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准备
电池组,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定值电阻,小灯泡,导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提出课题
给学生展示实验室常见的电阻和灯泡,其中有一部分电阻由于种种原因,不知道具体阻值是多少了。
提出问题: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量,电压可以用电压表测量,那么,导体、灯泡的电阻怎样测量电阻呢?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R=U/I)
(设计意图: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让学生自己用已学过的知识得出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们就来测量导体的电阻
分组讨论,设计实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设计实验,明确实验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电路图,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探究实验
一、实验目的: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二、实验原理:R=U/I
设计实验:1、各小组讨论,组长总结实验方案
2、展示、交流部分小组的实验方案,分析存在问题及合理性
3、为了减小误差,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多次测量电压及电流值算出电阻,最后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设计实验,明确实验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电路图数据表格,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验器材:电池组,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待测电阻
三、实验电路图:
提出问题:1、电路中为什么会接入滑动变阻器?
2、不使用滑动变阻器,能否多测几组数据?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总结)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进行实验:
组长做好分工,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操作一次。然后分工合作,进行实验,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教师深入到学生当中,检查并进行具体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把控整个实验的进程和秩序。
1、安电路图连接实物,调节滑动变阻器到阻值最大处;
2、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适当位置,分别读出电流表示数U,电压表示数I,并记录在表格中;
3、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它的电流,再测几组数据,并计算出R的值,最后算出平均值。
试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电阻的平均值R/Ω
1
?
?
?
?
2
?
?
?
3
?
?
?
?
注意事项: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处;
3、电压表和电流表要选择适当的量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论证,交流评估
各小组先进行交流总结,明确存在的问题和收获,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再组织进行小组的汇报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评估。最后教师再根据自己在巡回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应注意的事项,做简单的总结,明确实验结果。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将上述实验中的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多测几组数据,根据实验数据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R/Ω
1
?
?
?
?
2
?
?
?
3
?
?
?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注重培养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各个环节的合理安排进行,整个实验环节紧凑,过渡自然,突出了实验的重点和难点,让每个学生都从中有很大的收获。尤其对测定值电阻的阻值和测小灯泡的电阻的比较分析,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实验技能较差,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如有的连接电路是开关没有断开,有的不能及时断开开关等;其次实验操作各环节时间把握不好,延长了课堂时间;另外课堂组织秩序不是很好,这些都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改进。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