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和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属精读篇目。
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有鉴于此,人教版必修5第一单元,继续学习小说,在必修3小说单元“抓住人物形象”“注意品味语言”“尊重个人感受”的目标教学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小说的情节和主题。
本单元三篇小说题材内容各异,主题思想丰富多样,风格特点也不尽相同。《装在套子里的人》以讽刺和夸张的手法,概括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反映社会现实;《边城》讴歌山村田园生活的质朴、纯真,与庸俗、堕落的社会形成对照,表现作者重构理想世界的信念,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揭示人民被迫奋起反抗的社会原因。本单元小说所反映的内容,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所讲述的林某某“逼上梁山”的故事,和当代社会生活有很大距离,学生理解起来会有很大困难。学习本课,应该用现代观念进行解读,并力图引领学生从人物身上挖掘出人类共有的、超越时空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而小说是人生的“百科全书”。基于此,我订立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1.积累基本的古典文学常识 2.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运用因果链条进行叙事写作 2、培养学生解读古典文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二经过了必修一到必修四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小说的方法,积累了关于小说阅读的知识、方法和情感体验,这个学段的学生是有一定的读写基础的。但是《水浒传》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距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如果对封建社会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认识不到位,就会对林冲悲剧的社会原因理解不到位;另外,林某某是一个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安定生活的中产者,本性安于现状、柔弱动摇,但又有正义感,有扶弱济贫的侠义气概。他对高俅的陷害的反应是“自认罪囚”,体现了他的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性格。草料场那崩坏了的草屋的修理,也说明他想长期安住下去,表现了他的动摇和随遇而安的想法。而山神庙的亲耳所闻,使他终于在铁的事实面前破灭了忍辱求安的幻想,毅然杀死仇人,投奔梁山。理解林冲性格的复杂性,以及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也会给十六七岁的学生的认知带来障碍。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对社会背景的拓展介绍,以及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分析。
由此我设计预习作业:1、通读《水浒传》的第七、八、九、十、十一回??内容,并印发《花和尚倒拔垂杨柳》《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林冲棒打洪教头》相关材料。使学生熟悉本课情节的来龙去脉。2、积累本课字词,梳理本课情节。使学生对本文更加熟悉,从而有利于对林教头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把握。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认识几位英雄人物
2、介绍文学常识,检查预习
施某某(1296-1370) ,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著了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之一,成书于元末明某某。它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的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施某某的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3、整体感知:课文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与课文前后相关的情节如下: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高俅及手下陆虞候设下一条毒计:
4、梳理情节: 第一部分( 引子,第1节):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包括插叙和林、李某某。作用: 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林、李亲密关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第二部分( 开端,2~5 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陆虞候密谋策划,李小二疑虑警惕,林教头识破阴谋,怒林冲买刀寻敌。。
第三部分( 发展,6~9 节):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第四部分(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三个自然段:破庙借宿──偶听真情──报仇雪恨。
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让陆某某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
故事情节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突出“官逼民反”这个主题。
线索和情节特点:
情节线索:全文以林冲思想性格变化为线索,通过四部分情节表现了林冲思想性格的变化过程。小说情节曲折巧妙,张弛相间。故事性很强。
5、林冲人物性格分析
你认为林某某胆小鬼还是英雄?你最佩服林冲什么?名家眼中的林冲又是怎样的呢?
林某某《水浒》里的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官吏被逼上梁山的典型。 ? 林冲出身于某某教师家庭,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生活比较安定。正是这种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养成他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性格。当然,他的思想性格里也存在着善良正直刚强的一面,这两方面是矛盾的,反抗思想与委屈求全思想一直处于矛盾斗争之中。本课正是这种斗争最激烈并发生转化的关键阶段。
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大怒杀敌———逼上梁山。
6、环境描写分析
本课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也是回目的标题),因此对风雪的描写,自应是环境描写的重点。课文中对风雪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确实给人以风大雪紧的印象。
课堂训练:请同学们再次阅读,找出文中描写雪的地方
文中作者三处正面描写风雪:
A. 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
B.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
C. 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
作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7、细节描写分析(幻灯片展示)
(一)人物情态细节?
小说开篇写李小二看见两个来店里的人“不尴尬”:一人“闪将进来”,“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离开时,又“低着头”。两个“闪”字,一个“低”字,把人物鬼鬼祟祟的举动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为情节的发展布下疑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让人为林教头的命运担心。
(二)人物动作细节
林冲为御寒卖酒,临走时,他取了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的门反上了锁;带了钥匙,信步投东XXXXXXXXXX”卖酒回来时,“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草厅被大雪压倒,只好到古庙栖身,进得山神庙,“再把门掩上,”然后将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这一系列连贯的动作细节,把林冲办事谨慎、精细的特点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同时让人知道,草料场的起火并非林冲疏忽所致,而是人为放火无疑。“掇石头靠门”,为下文写陆某某等人“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为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也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三)方位描写细节?
城东十五里有草料场,其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之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以及到山神庙都是朝东走,而陆某某等到草料场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看似不经意的方位交待,却将双方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交待得合情合理,为后文林冲的隔墙“偷听”事实真相,激起他复仇行动,做好了铺垫。
其他如写林冲“信步投东”去买酒时,是“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买酒返回时,“依旧迎着朔风回来”。 这一“背”一“迎”将方位交待得如此真实细致,不得不令人感叹作者用心之良苦,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课堂小结
1.《水浒传》是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本文选自《水浒传》第10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通过林冲思想性格产生根本转变的过程,突出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2.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为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发展的空间。“风雪”对渲染故事悲壮的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推动情节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3.多种多样的刻画人物的手段。故事情节发展显示了林冲这一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历程。小说或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或细节描写,或环境描写,都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作为塑造人物的手段。 4.人物形象的塑造在矛盾冲突中完成。林冲自身的矛盾、与陆某某等人的矛盾,使人物形象逐渐地丰满起来。
知识拓展
1. 关于《水浒传》选词的妙处,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2. 《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屏晁盖某某?108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某某。 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好,投降。李逵、吴某某、阮某某、阮某某、阮某某是好的,不愿意投降。
——毛泽东 评《水浒》
3. 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金某某 评 林冲
课堂练习(幻灯片)
研讨与练习答案(幻灯片)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 :展示英雄幻灯片。
2、林冲性格分析
你认为林某某胆小鬼还是英雄?你最佩服林冲什么?名家眼中的林冲又是怎样的呢?(幻灯片)
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大怒杀敌———逼上梁山。
3、环境描写
本课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也是回目的标题),因此对风雪的描写,自应是环境描写的重点。课文中对风雪的描写虽着墨不多,但确实给人以风大雪紧的印象。请同学们再次阅读,找出文中描写雪的地方,教师将同学的研讨结论汇总,投影展示
(幻灯片)
文中作者三处正面描写风雪:
1. 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
2.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
3. 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
作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4、细节描写
找出本文细节描写,分析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教师将同学的研讨结论汇总,投影展示(幻灯片)
(一)人物情态细节?
(二)人物动作细节
(三)方位描写细节?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生答
交流、讨论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找出文中描写雪的地方
小组研讨景物描写的作用,交流后由组长汇总做好与其他组交流的准备。
各组代表谈研讨结论。
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
小组研讨细节描写的作用,交流后由组长汇总做好与其他组交流的准备。
各组代表谈研讨结论。
由图片导入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场所语言,气氛活跃,说出自己眼中的林冲,和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能找到的景物描写,并能说出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用?
细节描写相对于环境描写更要细心才能找到,有的需要教师提示。
知识拓展
幻灯片
学生阅读
拓宽知识面,提高兴趣
课堂练习
幻灯片
学生练习
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设计
整个 教学设计,简明精巧,删繁就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课堂的教与学,紧紧围绕“风雪”,抓住“风雪”在小说中的作用这个 关键问题展开研讨,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本文的思想意义,了解了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体会到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所起的作用,进而提高欣赏古典小说的能 力。由于教学设计比较合理,故本人在执教过程中能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经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感到解决长文短上的关键在于选好突破口,选好关键问题,不要 面面俱到,只求突破一点,再由表及里,再由点到面,实现目标。这一点尤其适合我校大面积基础较为薄弱的高中生的学习情况。
在本次教学的的实践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这一堂课上,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问题主要在我的身上,由于自己的引导没做到深入浅出,学生 要回答完整有一定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的热情,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这篇课文中,品味“风雪描写在文中作用”这一环节因为是重点部分,也是难点所 在,我原计划,先采用学生讨论,以达到学生之间的交流,然后再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方式进行,结果用时太长,便草率地包办了很多。在学生发言有Up嗦或偏离题意时,表现出坚持自己意见的做法, 不利于对学生积极性的保护。
七、教学板书
忍——逼———狠
乱自上作、逼上梁山
八、教学反思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的一个经典篇目,这篇文章展示了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手刃仇人,逼上梁山的变化过程。本文的叙述语言无论在描写 景物还是刻画人物等方面都达到了形神传神的程度。这节课我设置的学习重点是学习文中的细节描写;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掌握林冲的个性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北宋末 年社会的黑暗,激发他们热爱当今祖国的热情;使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日常写作中去,同时注意一些古今词义的变化。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古 典小说中线索“千里伏线”的手法,使学生理解为什么林冲在一个极大的限度内,是会让步的,这个限度不是个人尊严,而是可以忍辱偷生那个最低限度;为什么林 冲并不是一个按照我们现在理解的标准,可以为个人尊严、自由和社会正义去奋斗、牺牲的英雄,而仅仅是一个甘愿并且能够忍辱偷生的受压制者;通过分析“火” 与“刀”对情节与人物性格的作用,让学生理清文章明暗两条线索,从而掌握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些解读方法,归纳出“官逼民反”的主题。
???在这一堂课的教法上,我追求一个实字,即一定设法让学生有所得,或在知识方面,或在能力方面,或在思想认识、道德情操等方面,总要有所收获。应该说,我在这堂课里做到了,学生基本上都动手了,划出相关语句,并思考,且举手回答,体现出较高的积极性。有几个同学还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看法。教无定法,各种教法本身无优劣之分,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关键要使用恰当,有效。不管采用什么方法,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常见的,还是新颖的,只要能有课堂效益,就是好方法。虽然是优质课,但我认为不能靠靠搞花架子,那样没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而我没有去过分追求形式的新颖,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读懂课本,理解课文,这是阅读教学中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环。脱离教材的研读而进行空泛的延伸与拓展讨论,实际上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看似热闹,似乎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实际上,常常是议无定论,议而不决,模糊了学生的认识,谈化了对课文的研读,反而助长了夸夸其谈的浮夸风气。而我只是设计了一些具有合理的逻辑顺序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把一个较难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由易到难地引导学生解决。当然要做好这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在教学中坚持不懈的进行,一定会提高自己扎实的教学功底。?? ??常听语文老师感慨“语文教师太难当,语文最难教”。上完优质课后,这种感受更加深了。??在本次教学的的实践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一、本人在执教过程中,对于教学节奏的控制还欠佳,表现有三:一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风雪在文中的主要作用”这一活动未能充分展开,学生的理解较浅显,我担心学生不能说到位而又影响时间,有些问题教师说得过多;二是最后对本节课内容的拓展也没有时间完成,只能匆匆展示出题目来,把他临时作为课后作业来处理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课堂的完整性;三是课件的使用与制作在细节方面没有把握好,出现了漏字的现象,幻灯片的展示时间也过快,学生跟不上速度,就是部分老师也没看到就一闪而过了。???? 二、这一堂课上,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问题主要在我的身上,由于自己的引导没做到深入浅出,学生要回答完整有一定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的热情,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这篇课文中,品味“风雪描写在文中作用”这一环节因为是重点部分,也是难点所在,我原计划,先采用学生讨论,以达到学生之间的交流,然后再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方式进行,准备用20分钟时间,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但是在实际进行时,由于上一环节比计划超出了6分钟,我当时很担心在这一环节用时不够,便草率地包办了很多。在学生发言有Up嗦或偏离题意时,表现出坚持自己意见的做法,不利于对学生积极性的保护。???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和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