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 声现象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重点)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重点)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重点)
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导入新课
2.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对于声音,同学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实验1 用手拨动琴弦:
①你听到声音了吗? _________
②琴弦在做什么运动? _______
③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_________________
④当琴弦停止振动,你还能听到声音吗?
______
琴弦振动引起的
振动
不能
听到了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叫做振动。
(一)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实验一:观察小球在音叉上的跳动。
让我们再来做做小实验
讲授新课
实验2 用一把尺,想办法使其发声,然后观察尺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当尺停止振动时,观察还能否听到声音?
说话时 在振动
风吹树叶哗哗响, 在振动
敲鼓时 在振动
声带
鼓面
树叶
讲授新课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实验一:通过如下活动:用手指感受讲话时喉头的振动、观察小球在音叉上的跳动。
让我们来做做小实验
学生实验(研究课题:制造声音)
根据你现有的器材设计实验,几人为一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弦乐器:乐器的弦振动发出声音(吉他、提琴等)
管乐器:乐器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小号、唢呐等)
打击乐器:乐器振动发生(编钟、鼓、锣)
讲授新课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小结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所有生物都靠声带振动发声
C.振动停止,发音停止
D.敲击课桌发声,是由于课桌振动发声
讲授新课
B
练一练
常言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其中的风声 是________振动
雨声 是________振动
读书声是__________振动产生的声音.
空气
声带
水
练一练
如图所示,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来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C
练一练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声音怎样传播出去?
猜想 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某些
东西来作媒介?
问题 老师说话的声音是怎样传到同学
们的耳朵里的?
在真空铃实验中,随着抽气的进行,声音大小怎样变化?
如果把罩内的空气抽光,声音大小又会怎样变化?
再让空气进入容器中,声音大小又怎样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真空铃”实验
我们能不能完全的抽空罩子里面的空气呢?
实验推理法
(二)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思考1: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说说看
水上芭蕾运动员
结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讲授新课
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摩擦,看能否听到声音
自制土电话
2.声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播。
1.声是靠介质传播的。
3.真空不能传声。
声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讲授新课
小结
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波)向远处传播。
敲鼓声是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
讲授新课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为什么夏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讲授新课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1.声速
声速=
米(m)
秒(s)
米/秒(m/s)
v=
s
t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v( m/s)
思考 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
一样快?
讲授新课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熟记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340m/s
讲授新课
小结
1.玻璃鱼缸中养有金鱼,用细棍轻轻敲击鱼缸上沿,金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
A.鱼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
D.水→鱼
C
讲授新课
练一练
声波到达人耳后,又怎样让大脑感知?
声波
鼓膜振动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听觉神经
大脑
讲授新课
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路德维希XXXXX凡XXXXX贝多芬
讲授新课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利用回声可以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2.回声
要想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从发出声音到再返回耳朵的时间大于0.1秒。当障碍物离声源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觉得声音更响亮。
结合以上的学习,利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及听到回声的条件,请你算一算,障碍物至少和声源相距多少m,能把回声和原声才可以区分开?
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距发声体至少17m,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产生条件
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传播
介质
声速:空气中15℃的声速为340m/s
回声
听到回声的条件
回声测距
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说话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
B.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
能传声
C.固体传声一般比气体慢
D.能区分自己讲话的回音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4m
随堂训练
B
2.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铝、海水、空气
B.铝、空气、海水
C.空气、铝、海水
D.以上说法都不对
随堂训练
D
3.《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网 D.金属物质网
随堂训练
C
4.蛟龙号在探测海深,下潜的速度20m/s,某时刻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4s时收到信息。(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求此时距离海底距离。
解:
s1=v蛟龙t=20m/sXXXXX4s=80m
s=s1+s2=3040m
随堂训练[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