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与环保1

本文由用户“xiqiangdanfe”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6 02:09:58 举报文档

以下为《噪声与环保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四章 声现象

第三节 噪声与环保

思考: 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你们喜欢哪一种声音?讨厌哪一种声音

1.打击音叉,使之发出声音;

2.用刻度尺刮钢制讲台,听发出的声音。

噪声对人有什么危害?

什么样的声音是噪声?

噪声与乐音的波形有何不同之处?

乐音:发声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音的波形图

乐音的波形图

一、噪声的来源

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环保角度:凡是防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定义

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噪声的单位:分贝(dB)

15 dB --40 dB是较好的生活环境;

超过70dB,会心烦意乱,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

长期超过90dB,听力受到影响并产生神经衰落、头痛、高血压等疾病;

在150dB环境中,骨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当代四大污染之一

噪声污染

防止噪声产生

阻断噪声的传播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三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

空气等介质的传播

鼓膜的振动

在声源处减弱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人耳处减弱

三.控制噪声

三.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禁止鸣喇叭.

汽车消声器

禁止鸣笛标志

枪管消声器

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隔声板、植树种草(吸收噪声)、关门窗.

树木能够吸收噪声,所以常说”幽静的森林”.

公路隔声屏障减少公路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带耳罩、用手捂住耳朵.

放鞭炮时不由自主地会捂住耳朵;

直升机驾驶员为什么戴某某?

耳塞

聊天室-------话题:以声消声

胖胖:我拿一个音叉敲响的音叉在耳边慢慢转动,奇怪,它发出的声音时强时弱,这是什么道理?

老师:看来,音叉的两个叉股就是两个声源,它们都发出疏密相间的声波。假如甲声源传来的“密部”和乙声源传来的“疏部”恰好同时到达某点,它们就会互相抵消。

乐乐:看来,这一原理也可用来减小噪声。

老师:是的,根据这个原理,科学家正在用“以声消声”的方法开发一种新的反噪声术。简单地说,就是用话筒将噪声收集起来传送到专门的电脑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新的噪声,它恰好能将原来噪声的振动抵消,从而达到消除和降低噪声的目的。这种“以声消声”的方法称做“有源消声技术”。目前,人们已利用这一技术消除空调器、大功率冰箱及汽车发动机等所产生的噪声。

?

四.噪声的利用

变噪为宝(阅读课本92页的阅读材料))

噪声除草器

激光听力诊断器  

利用噪声发电

利用噪声来制冷

利用噪声除尘

噪声克敌

1、关于噪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悦耳的音乐声可能是噪声;

B、噪声都是机器工作时振动时发出的;

C、噪声危害人的身心健康;

D、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

是噪声。

B

当堂训练

2.一般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 )

A.喜欢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

B.喜欢在30-40dB的安静环境里

C.喜欢在80-90dB的热闹环境里

D.就是100dB以上的环境也不在乎

3.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

A.90dB B.50dB

C.70dB D.30dB

B

c

4.用洗衣机洗衣服时,衣服没有放好就会引起

洗衣机的剧烈振动而发出噪声,这时应采取

的措施( )

A、戴上耳塞或捂上耳朵,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关上房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把衣服放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停下洗衣机用手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5.长沙市近年来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增加了许多绿地,在道路两旁栽种了大量树木,改善了城市环境.***,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温度

B.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C.在道路两旁栽种树木,可以减少车辆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D.城市绿化后,可以减少工业废水和车辆尾气的排放

D

6.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

B.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

C.用外罩把噪声源罩起来

D.戴上防噪声耳塞

B

在冬天,一场大雪过后,人们往往会感到万籁俱寂,你知道为什么吗?

刚下过的雪是新鲜蓬松的,它的表面有许多小气孔,当外界的声音传入这些小孔时便会发生反射,由于气孔往往是内部大而孔径小,所以仅有小部分声音能从入口反射出来,而大部分则被吸掉了,因而导致了万籁俱寂的场面。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雪吸收了。

你知道吗?[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噪声与环保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