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楞次定律》课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选修3-2《楞次定律》课后教学反思
籍晓萌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营造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对本节内容采用“合作式”教学,即:“回顾旧知识→提出问题→分配任务给各小组→学生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这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自己获取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为主的课堂,在教学设计上以学生分组合作学习为基础得到楞次定律中有关“阻碍”的具体含义和在各种情况中的具体体现。由于第一次教师讲解的课堂有些低效和失败,第二次授课最初的设想是完全交给学生来解决问题,因为在上节课对楞次定律的内容进行了叙说,并总结出广义的楞次定律,即“12字结论”,所以想让学生自己确定习题所说的情况分别是对应的哪种“阻碍”,并记录寻找规律。可是这样所用时间很长,最终确定还是分组分配任务,同时进行不同的任务,之后的展评工作再进行统一展示和点评。
对于习题的分析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式,在小组讨论时分组选择上,人数太少讨论的气氛上不来;人多了不利于组内各个学生对组内讨论问题的参与,所以在小组讨论时都是选取的六个人为一组。但是这些题目很难直接确定关系,所以在中间有一个教师参与的环节,主要是为学生做引导,只有保证思考方向的准确性,下面才能讨论出正确的结论。在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磁通量增加和减小时电流方向都有顺时针和逆时针。所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寻找中间量——感应电流的磁场,在原来讨论的基础上重新添加上感应电流的磁场。继续小组讨论。不同的小组和不同的同学的讨论角度不同,在课上有的小组是从磁场和磁场方向寻找关系;有的是将感应电流的磁场转换为磁极,研究磁极和磁极间的作用。这样分配任务优势就非常明显了,学生们可以同时进行课堂任务。
讨论前:讨论课不是教师放羊式地全部给学生,而是作为课堂真正的引导者,这样就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能讲明白,还能够要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上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并设好有梯度的问题串,将要讨论的问题难度降低,使学生在每次讨论之后都会有收获,同时设计的问题具有挑战性、代表性和启发性,并以发散性问题方式进行提问;在讨论之前,教师要明确学生在讨论中的具体要求,学生才知道要干什么,要得到什么。
讨论中: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三种习惯。教师在问题提出后,主要充当听众,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但教师在保持沉默的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讨论,以便必要时指导学生的小组讨论。所以讨论不是放羊式的将课堂全部给学生而是让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讨论后:要及时的评价、总结、提升。
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只要我们敢放手学生就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总之我觉得一定要真正地放开学生,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一定要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管是程度好的学生还是不好的学生都会在讨论中有收获,不管是什么程度的学生只要教师对学生基础和要学习的内容有充分的把握,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多考虑,做好充分的铺垫、引导,做好充分的预设,不管什么程度的学生都会从探究和讨论中有所收获。
小组讨论结果展示,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了小组讨论就必然会让小组呈现讨论的结果。请小组代表上来展示并不是展示他个人的考虑结果,而是整个小组讨论的结果。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不仅会想、会做、还得会说,还要说明白。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能有敏锐的洞察力,同时要对学生讨论的结果给予适当的评价、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技巧。
预设的充分性保证了课堂的节奏,课上生成是多样的,有些我们能够预设,做好充分的预设可以使我们出现问题时不会手忙脚乱;但有些是不能预设的,这就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判断哪些生成是对我们这节课有用的,哪些是没有用的。这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灵活机动,能及时判断和做出正确合理的评价。
在参与此次课例研究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在第一次教学进行完成后,及时对目标完成度进行评估,及时进行方向的调整以及教学方式、策略的调整。本研究小组在第一次授课后,发现授课人出现了设计与课堂输出不相符的情景,能在情况出现后及时进行反思总结,重新调整教学策略,更加贴合本次教学课例的目标。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楞次定律》课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