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徐某某讲课用教学设计:力的合成

本文由用户“sincos123”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8 20:40:02 举报文档

以下为《*_**徐某某讲课用教学设计:力的合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_**物理教学案设计

课 题

 力的合成(一)

授课时间

11月20日



授课教师

徐某某

授课班级

高一5班



学习目标

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

学会求合力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初步掌握合力的取值范围及合力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课堂流程和教师活动: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视频实验器材课件,提前书写课题。

组织学生入场,查人数考勤,组织学生呼号凝神进入状态

二:导入新课(2分钟)

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曹冲称象后,教师提问视频中用到的物理方法原理是什么?

教师提出曹冲称象利用了等效替代原理引出本节内容用此原理求合力---力的合成

三: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分钟)

(一)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

(二)学会求合力的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三)初步掌握合力的取值范围及合力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四:知识梳理(7分钟)

教师提出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完成:

A、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拉力F和重力共同作用下静止在空中,若用两个力分别为F1和F2拉着依然静止在空中,哪么F1和F2与F之间是什么关系?

B: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内容:

(找学生回答预习问题)

力的效果相同指的是什么?

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

什么是力的合成?

五:实验探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找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定性得到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

2、定量研究:将如图3-4-1所示实验装置安装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板上.

橡皮条GE在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沿直线GC伸长了EO这样的长度,若撤去F1和F2用一个力F作用在橡皮条上(F1和F垂直),使橡皮条沿着相同的直线伸长相同的长度,则力F对橡皮条产生的效果跟力F1和F2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力F等于F1和F2的合力,在力F1和F2的方向上各作线段OA和OB,根据选定的标度,使它们的长度分别表示力F1和F2的大小,再沿力F的方向作线段OC,根据选定的标度,使OC的长度表示F的大小.

六:交流讨论、教师组织小组思考讨论:(5分钟)

1、F的大小等于F1和F2的大小之和吗?

F1和F2与F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3、平行四边形定则说的是什么关系?

4、总结像力这样的矢量与像质量这样的标量有什么区别

七:课堂达标练习巩固知识点教师组织学生二次讨论问题练习并当堂处理(12分钟)

如图所示,有大小不变的两个力 F1=40 N和 F2=30 N,当它们之间的夹角分别为00、30°、90°、150°1800时,用作图法求这两个力的合力。

思考分析:交流研讨二:

两个分力大小一定的情况下,

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大?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小?

如果两个分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如何求分力?

两个力的合力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合力的大小与两分力间夹角有什么关系

八:教师组织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课堂小结:布置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3分钟)

学生活动:

准备书案

观看视频思考视频中曹冲用了什么物理原理方法称象?

3、学生分析完成知识梳理问题并回答提问

4、学生思考设计实验寻求合力和分力关系,学生在自己练习本上画出实验图示

5、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提出的四个问题

6、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并总结结论记录笔记积累本

7、学生二次讨论

并展示结果

8、学生总结知识点记录笔记明确课后学习作业任务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_**徐某某讲课用教学设计:力的合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