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题名称:《纪念白求恩》
姓名:
郑某某
工作单位:
赵李某某中学
学科年级:
七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将让我们认识一位为中国抗日战争献身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号召我们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和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文章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2.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教学重点:?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们知道“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是用来表达思想观点的,但缺乏对“议论”的逻辑认识和议论文的整体感知。于是,本文学习的重点确立为议论文三要素的学习,包括:找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了解论据的种类;初步学习论证的方法,尤其是对比论证的方法。本文设计的政治术语较多,使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于是本文学习的难点确立为:找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鉴于是初学议论文,为避免空洞地学习文体知识,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反复诵读,在对全文有了较深刻完整的感知之后理清思路,提炼观点,进而分析讨论,使学生对知识有生动而系统地把握。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情景导入先配乐,设置情境,让学生自由诵读朱子奇的诗歌《白求恩纪念歌》,初步感知人物。
学生讨论,读诗时有什么感悟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也为以后解决学习难点,理解政治术语作铺垫。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分几个层次阅读,使学生逐层地感知文章。第一步,听读,大屏幕出示听读要求,教师通过大屏幕检测强调本文的重点字词,主要是四字语。第二步,自读,出示自读要求,大声朗读,勾画出重要的语句。第三步,速读,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提炼出文中的几个观点。
感受文中感情,解决字词。之后,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提炼出文中的几个观点。
这一部分体现双基教学。同时,教师提示问题,找到文中标明作者目的或观点的语句。
问题探究
问题1、全文的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问题2、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呢?问题3、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问题4、作者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论点?
链接论点知识,出示,结合学生找出的重要观点的语句,让学生判断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由议论的表达方式引出议论文的概念,重点品析文章的对比论证的用法
4、品味语言要求学生找到文中最欣赏的句子,并说出其精彩之处。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大屏幕演示练习题,强调背诵。
由教师提炼出重点句子在全班赏析,进一步体会精神
5、体验反思及探究性作业学生小结本文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再次回顾白求恩身上的这种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刚刚经历第74个国耻日“九一八”,而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7周年,引导学生联系现实讨论:我们能从白求恩身上学到哪些?
具体体现: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对同志的极端热忱。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共产主义精神,引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教学策略选择
课前预习——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学习准备,提前在网上收集白求恩的有关事迹;
课中进行交流分享、问题探究等活动;
课后延伸活动——观看感动中国人物片段,模仿示例为白求恩写颁奖词。?
六、教学评价设计
七、教学课件
请见附件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本文教学,我注重文体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品味理解叙议结合、对比论证的特点及效果,从而领会了议论文的阅读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课堂活动充分,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既互助又争论,展现出学习的浓厚兴趣及热情,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更在情感价值观上受到了教育洗礼并提升了人生的境界。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