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三中学_李某某 微课教学设计_牛顿第二定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节 牛顿第二定律
华北油田第三中学 李某某
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教科书将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探究和公式分成两节内容,目的在于加强实验探究和突出牛顿第二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重要规律,它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也是学习其它动力学规律的基础。本课以必修1教材为依据。通过定律的探求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是整个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常用方法。所以本节课不只是让学生知道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更应理解牛顿第二定律。
2、设计思路:
牛顿第二定律将力学和运动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动力学中的核心内容,而且是许多电学分析的基础,因此深刻地认识和掌握这一定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运动定律是重要的动力学概念,它的形成比较抽象。本节课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高一新生,学生对牛顿定律的基本概念、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及物理意义等问题感到困难。研究对相对运动的判定,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合力的大小计算和方向的判断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学中通过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分析探究,归纳其本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表述牛顿第二定律
2、理解数学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4、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处理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上节课实验结论的归纳,培养学生概括和分析推理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2、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在认识自然上的本质性、深刻性、有效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难点:
1、成功地完成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并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初步应用。
2、理解物理公式在确定物理量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关系。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由之前第二节的实验学习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加速度越大受力越大并提出问题物体的加速度与它受的力、它的质量有什么定量关系:
正比、反比……
通过导入部分,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为下面的讲授奠定基础。
实验演示
在观看实验之前先思考一个问题,当一个量与多个物理量之间有关系时,我们研究其大小关系时,一般采用控制变量法。下面的实验就是通过控制m不变时a与F的关系以及F不变时a与m的关系。通过猜想和实验得到了如下的正比函数图像。
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思路及方法,介绍实验器材并观察实验过程及操作得出实验结果a-F图像和a-1/m图像,如图所示。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实验得出的结论会更有利于学生记忆。。
讲授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引出本节课重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公式表达:a=F/m,公式里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要明确。在内容表述中一定注意两层含义,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总结归纳本节课知识点,使学生更为深刻的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拓展练习
通过所学知识,完成课堂练习。
一个物体质量为m,放在一个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加速下滑。
若斜面光滑,求物体的加速度
(2)若斜面粗糙,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体的加速度。
在学会知识点基础上,通过练习,不但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有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第三中学_李某某 微课教学设计_牛顿第二定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