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马艳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liupp41”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1 09:34:08 举报文档

以下为《17马艳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行路难》古诗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必须贯彻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和谐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个别性原则、成功性原则,尽可能的实现学生全面素质提高。

设计思路:

通过诵读、品析诗句,让学生深刻领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意蕴。授课思路为:情景导入,结合预习对诗歌的初步感知,自由赏析,交流感受(通过学习展开诵读、品析、迁移扩展),进而有感情地背诵诗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

教材分析:

古诗《行路难》出自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属抒怀诗。《行路难》一诗运用比兴手法,诗人李白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用“济沧海”和吕某某、伊尹等历史人物的典故作比喻,含蓄地表达作者悲愤、苦闷同时执著于远大理想信念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共十四句,八十个字,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抒怀诗易振奋人心,给人以动力,便于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有助发散思维的培养,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学情分析:

初四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习得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真正走近文本,体会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古诗,感受祖国诗文化的深刻意蕴,体味诗文化的博大精深。

2、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所抒之情。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质疑,互相交流、互相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深刻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三、教学方式:自主探究式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播放多媒体画面“风雨过后现彩虹”),引发学生谈感受切入诗题。

2、播放诗歌录音,根据以往诗歌学习,由学生自我总结赏析诗歌方法。

3、结合课前预习,在对诗歌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选择自已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赏析两首诗歌。

【设计理念:播放多媒体画面配合古典音乐,设置情境,营造学习氛围,给人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交流感受

①学生通过学习,感受诗歌的思想内容,人生境界(教师适时展示学习材料,辅助学生学习)。

②学生从构思及写法的角度,赏析诗歌,品析诗句,把握关键词语,深入领悟诗歌内涵。(教师有针对性地点评,体现赏析的层次性)

【设计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③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句,并融入自己的体会,掌握一定朗读技巧。

④在学习交流中学生质疑、互助、解答,教师点拨,发散思维,迁移扩展其它抒怀诗。

【设计理念: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5、小结归纳(教师把握角色,成功互动)

同学们的这种学习热情也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想起了李白的另外一首诗《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就有“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日月”,“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样充满豪情的诗句,可见李白诗风正所谓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某某”。

【设计理念:教学中教师恰当地点拨及在学习过程中的适时参与,体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平等、民主”这一原则。】

6、教师展示网上下载的资料(抒怀诗系列),师生共享学习资源。

7、教师根据学生所需,配乐辅助学生们有感情地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设计理念: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展示学生学习收获,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激励他们课下进一步交流与探讨。】

8、结语:快乐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回味无穷的空间XXXXXXXXXX

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课下继续交流与探讨。

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执著进取

作业布置:

写作训练:将本首诗的画面及意境用散文式的语言描摹出来。

教学反思:

语文是什么?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XXXXXXXXXX语文很重要,它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我认为,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我们语文课堂不懈的美学追求,对语文课堂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诗!”这里的“诗”并不是指那些在书上供人反复吟咏的作品,而是指那些在课堂上让师生感受到的绽放、闪光,或者激荡。诗是语文课堂的生命,是语文课堂的本体,这是我在授完古诗之后最大的收获。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17马艳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