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第1课时 认识几时几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认识几时几分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90-91页例1、例2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3题。
本节课是在一年级认识钟面和整时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首先通过钟某某的时针与分针、大格与小格来认识时间单位“分”,分针走一小格就是1分。再通过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转动,发现时与分的关系,知道“1时=60分”。在认识几时几分的钟面的过程中,掌握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的方法。“做一做”通过多个钟面时刻的识别,练习认识几时几分的方法,积累认识钟面的经验。练习二十三的1-3题也通过各种方式对几时几分的知识进行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后续学习秒的认识做好铺垫。
(二)核心能力
认识几时几分是比较抽象的,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推理,从而掌握几时几分的读写,建立时间观念。因此,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及时间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重点要发展的核心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
2.通过观察时针与分针的转动,发现时与分的关系,自己总结“1时=60分”。
3.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知道在钟某某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会认、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
(四)学习重点
正确认、读、写几时几分。
(五)学习难点
接近整时的几时几分的正确认读。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认识几时几分》名师教学课件、《认识几时几分》巩固练习和钟面。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你还记得钟表这个小伙伴吗?向你的家长介绍钟面,并说一说你在几时会做什么。
2.仔细观察钟某某时针和分针的走动,你有什么发现?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铃声响了,同学们都回到了各自的座位上,因为上课的时间到了。你能读出钟某某的时间吗?
读的对不对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知道了。(板书课题:认识几时几分)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上课时间引入新课,突出了认识几时几分的现实意义和生活价值,带着这样的问题开始学习,更能体会数学的价值。】
2.认识“分”
(1)复习钟面知识
要认识时间,就离不开钟面。仔细观察,钟某某都有什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
指名交流。
小结:钟某某粗粗短短的是时针,细些长些的是分针,还有一个最细最长的是秒针。钟某某有12个数,有12个大格,还有许多小格。
(2)认识“分”
每个大格里有多少小格呢?一起来数一数。
分针走1小格是1分。数一数,分针走一大格是几分?
走两大格呢?三大格呢?数一数,填一填。(出示课本90页主题图右下的钟面,边数边某某。)
分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
小结: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
3.时和分的关系
出示时刻是12时的钟面,提问:钟某某是什么时刻?
我们来模拟指针的走动,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
拨动旋钮使钟面时刻为1:00。提问:现在是什么时刻?
时针走了多少?分针呢?
时针走了1大格,是1小时,分针同时走了一圈是60分。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1时=60分
1时是60分,半时是多少分?
小结:
教学反思
我自认为设计的过程还比较满意:
1。从生活中来,从上学期学过的“整时”、“半时”引入,复习铺垫。而后出示上课画面和8时15分的钟面,让学生大胆猜一猜,说一说,并就此引入课题。
2。充分利用课件辅助教学功能。借助课件引导学生说说钟某某有什么,巩固时针、分针、大格、数字、小格表示的意义;探究发现时针转过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大格?XXXXXXXXXX;探究分针转过1小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小格?XXXXXXXXXX;再探究分针转过1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2大格?XXXXXXXXXX
4。探究怎么读、写时间。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8时05分写时为什么要用0点位。学生在讨论中说出“因为写8时要两个 0”“5分的十位是0”,我觉得学生的见解真有独到之处。
似乎层次很清楚,可实际教学效果很不好。失败的原因在哪儿?我认为:
1。过分强调设计的层次,变成了把知识点集中,教完一个,再教下一个,无形中又回到了“满堂灌”的误区。
2。急功近利,只重视了自己的设计是否清晰,只关心我是否能按设计完整地上完课,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没有深入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些学生对旧知识忘得干净,分不清时针和分针;二是上半节课想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浪费了较多的时间,以至到认读时间时,学生的智力已处于疲劳状态,注意力分散,而我组织教学又乏术,导致教学任务没完成,教学效果较差;三是在认读时间中,由于心态较急,对于认读方法没有详细小结和强化,而设计的练习梯度较大,没有循序渐进(认读9时25分后就跳到认读2时45分)。
3。以后我在教学中,要真正的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距,亲身去体会学生的真实想法,让教学真正为每个学生服务,让课堂成为人性化的课堂。
4、从学生课后练习完成情况看,当出现几时45分、几时50分、几时55分时,学生对于时针的确定容易出错。这有什么好办法吗?以说是半小时。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第1课时 认识几时几分》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