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白某某

本文由用户“wubinlf”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8 22:14:31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白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节《周长》



设计者

白某某

电话

***

单位

***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如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等,经历几何图形的探究过程,进而发展空间观念。

2.教材分析:《周长》是本单元基础知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一开始就呈现了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树叶、三角板、数学课本、钟面、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等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周长的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接着教材提出:“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让学生实际动手解决这一问题,感悟规则图形、不规则图形周长的含义,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建立起周长概念。



二、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做过花边装饰,但他们可能对周长的概念模糊,认识还只是停留于凭借生活产生的感性知识,另外,还有学生很少去想课本上介绍的准确概念。因此,根据学生现状,需要教师规范、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联系生活测量出各种实物和图形周长来开展教学。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拟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各种实物和图形,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动手测量各种规则、不规则图形和物体的周长,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并正确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正确运用“周长”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五、教学难点



难点: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采用学生熟悉的物体和图形,引导学生通过经历体验、自主探索、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等学习活动理解“周长”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体系。



七、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提前准备的树叶,钟面,数学课本,绳子,直尺,米尺,各种图形。



八、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引导过程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和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吗?

出示物品。



请各组派一名同学选择一个你们喜欢的物品或图形。

同学们一起来思考一个问题:“周”是什么意思?对于“周长”,你是怎么理解的?

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

生活里往往不少地方用到了我们的数学知识,以同学们喜欢的一些物品和汉字“周”作为引入,不仅使学生初步感悟“周长”的含义,同时体现了学科间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究新知

1、理解周长的含义。

(1)认识一周。

咱们先来研究什么是一周?板书:一周

请学生动手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并交流展示。分别说出指的起点在哪?终点呢?引导学生归纳:从一个点出发,绕一圈又回到起点。

(2)认识周长。

谁知道周长的含义是什么?

请你具体指一指,你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样的长度。

找同学分别到前边指一指物品或图形的周长。

总结周长的含义。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结合课前的事例,先让学生说一说对周长的理解,初步感知周长,然后再结合实例,经历从物体表面的“一周”,抽象出图形,不断丰富对周长的感知,从理性上认识周长。





探究新知

2、研究求周长的策略。

大家已经知道了周长的含义,如果你想知道你所喜欢的图形或物品的周长,你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独立思考。

(1)出示:

这个钟表的周长是多少?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①用直尺量。找一个学生试量,感知直尺不能量出这个圆形钟表的周长。

②先用绳子围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学生实际操作,感知此方法的可行性。

③用米尺量。在钟表上做一个记号,把钟表在米尺上滚一圈,就能知道它的周长。

(2)出示:



①学生分小组思考、实验,怎样用手中的工具量出它的周长。

②汇报交流,用绳子先围,再量。

(3)出示:



说一说怎样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分别把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4)出示:



你能知道它的周长吗?

把每条边都量出来,再加在一起。

(5)出示树叶,这个树叶的周长你们能知道吗?

先用绳子围一圈,再把尺子量绳子的长度就可知它的周长。

3、小结:刚才我们对一些图形和物品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像一些比较特殊的图形,我们需要借助绳子才能量出周长。对于有些问题需要我们多角度、多方面考虑,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工具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

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图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工具思考并得出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交流、实践、探索的空间,感受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知识运用

1、小明的妈妈买来15米花边,想把自己家长3米,宽2米的床单装饰得更漂亮一些,你说小明妈妈准备的花边够吗?

2、小亮和小刚赛跑,裁判员宣布比赛路线:小亮沿某某(1)长方形的边线跑,小刚沿某某(2)的边线跑。小刚着急地说:“不公平!我跑的路程比他长。”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说裁判员公平吗?到底谁跑的路程远呢?



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学习了周长的概念之后,通过实践来检测所学知识是否已经完全掌握,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





课堂小结

这节课里,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时,大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还从这些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真不简单!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九、板书设计



周长

一周:从一个点出发,绕一圈又回到起点。

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是把所有围成多边形的线段长度相加,是几条边就是几条边的长度相加。

规则图形的测量方法:直尺测量法。

不规则图形的测量方法:绳测法。



十、教学反思



1、教学开始,我出示了规则、不规则的物品和图形,通过让学生选择喜欢的图形着手,先观察各个图形,思考汉字“周”的意思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上也能用到“汉字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但由于多媒体操作不够熟练,耽误了一点课堂时间,以后多加注意。

2、活动设计让学生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这个环节中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测量活动,其中有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有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如树叶,月亮等。这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动脑的全新的探索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较大的探索空间,但效果不是很好,以后这方面的活动要多加练习,学生才能有更好的动手能力。

3、这节课我与学生做的练习较多,课堂任务完不成,如在自主测量图形的周长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合作也耽误了不少时间。以后我对数学的教学中课堂作业处理要做更好的估算。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白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