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大班科学活动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大班科学活动《保持平衡》
*** 袁某某
活动设计:
一、教材分析(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户外玩单脚站立游戏的时候,身体会自然地通过伸直胳膊来保持平衡,有一部分孩子平衡能力不太好,孩子们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于是,我抓住了幼儿感兴趣的这一点设计了本次活动,以幼儿单脚站立为导入,循序渐进的深入,从而让幼儿全面探索保持平衡的方法,感受物体平衡与距离重量的关系。
二、目标确定
大班幼儿对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平衡摆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本次活动中,通过对物品操作、探索激发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科学教育活动是引导幼儿亲自探索和发展获得有关经验的过程。《指南》指出:科学教育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因此,针对本班幼儿科学教育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育目标:
1、探索保持平衡的方法,初步感受距离与重量的关系。
2、能运用平衡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重点、难点
1、重点:探索保持平衡的方法
2、难点:运用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1、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平衡游戏,初步感知平衡。
2、鼓励幼儿找到物体的平衡点,感知保持平衡的方法。
3、引导幼儿感受距离与重量对于平衡点影响。
4、启发幼儿迁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了解距离与重量的关系。
五、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根据教学目标和《指南》中指出的,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做了如下准备:
1、材料准备:若干物品(如直尺、吸管、书、皮球、不同形状的积木块、衣架、不同重量的毛巾、袜子等)、若干画笔和彩笔、《幼儿画册》
2、环境创设:在活动室的一角拉一根晾衣绳,高度以幼儿伸直胳膊能够到为宜,用粉笔在地面画一条直线。
3、幼儿经验准备:玩过跷跷板的游戏,教师带幼儿走过窄路。
4、教师经验准备:提前操作一下为幼儿准备的各种材料。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根据教学目标,我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在教学过程我主要运用了:
1、观察指导法:针对科学探索活动的随机性、以及幼儿的自主建构过程,教师通过敏锐地观察,能针对地进行指导,还能在观察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2、探索式教学法:满足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时间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从小就养成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学习过程充满童趣: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玩平衡游戏,初步感知平衡。
请幼儿看《幼儿画册》上面两幅图,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请幼儿起立,模仿《幼儿画册》上的小朋友,单腿站立,看谁站的时间长。教师负责看时间。提醒幼儿感觉一下,快站不住的时候,离地的那一条腿会做什么动作?整个身体会有什么反应?请每组幼儿排好队,在用粉笔画好的直线上行走,要求脚要踩到线,请幼儿体会自己手的无意识动作。
(3)教师小结:单腿站立、走直线的时候,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不倒,腿和手会有不由自主的辅助动作。
(二)、鼓励幼儿找到物体的平衡点,感知保持平衡的方法。
(1)和幼儿一起玩游戏“看谁摆得稳”,出示物品(如直尺、吸管、书、皮球、不同形状的积木块等),请幼儿依照《幼儿画册》中的方法,将物品放在手指尖上(要求不能用手扶),尝试找到使物体平衡不掉的点-----平衡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耐心尝试,可以和同伴一起操作,即一人伸出手指,另一人负责往手指上摆放物品。
(3)组织幼儿交流试验结果。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实验过程,全班幼儿分析试验成功或实验失败的原因。
(4)教师小结:有的物品很容易找到平衡点,如书、直尺等;有的不太好找到,如皮球等。
(三)、引导幼儿感受距离与重量对于平衡点影响。
(1)教师出示若干物品(如衣架、不同重量的毛巾、袜子等)。提问:谁能帮老师把毛巾和袜子挂到衣架上?请几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尝试,并把衣架挂到晾衣架上。请全班幼儿观察他们的操作,组织幼儿讨论,他们挂得好不好,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怎样挂毛巾或袜子才能使衣架平衡?
(2)教师以两条同等重量的毛巾为例,请幼儿尝试平衡的方法。再请幼儿探索让两条不同重量的毛巾保持平衡的方法。
(3)教师组织幼儿交流:你是怎么让衣架保持平衡的?你的办法和他的一样吗?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为什么要这样挂呢?从这些方法上看,你有什么发现?
(4)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轻的物品要挂在离中心比较远的位置上,重的物品要挂在离中心比较近的位置上。如果衣架上还有空间,我们还可以多挂一件轻的物品。
(四)、启发幼儿迁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了解距离与重量的关系。
(1)教师出示画纸(上面有不平衡的跷跷板),请幼儿说一说有什么办法可以让跷跷板保持平衡。
(2)指导幼儿将自己的办法用彩笔画在画纸上跷跷板空的一端(重量轻的小朋友可以坐得离中心远一些,或者抱着自己喜欢的东西坐在上面)。
通过充足的材料准备,成功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使孩子们在游戏操作中愉快的学会了保持平衡的方法。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大班科学活动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