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
教材
原地推铅球动作技术要领
教师
穆某某
课时
1
所属教材
《高中体育与健康》
教材分析
铅球运动是我国引进较早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我国大中小学体育达标项目之一。它能锻炼上肢肩背肌肉韧带,发展为量素质和协调性,同时还可以培养练习者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但我国的铅球成绩一直处于世界三流水平,特别是青少年成绩普遍较低,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青少年没能很好的掌握投掷技术。
学情分析
本次课授课的班级是高一学生,主要以男生为主。我校从高一开始实行选项模块教学,对基本技术的掌握也已有了一定的水平,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都很强,还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解决蹬、转、挺、推、拨技术动作,为以后的教学和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原地推铅球动作要领;通过教学,使9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原地推铅球;
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引导,学生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自学、自练、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体验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握球与持球
难点
蹬转挺推拨动作连贯、协调、迅速,手腕手指拨球及身体的协调配合。
教学策略与设计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引导,学生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重复练习并与实战结合进行教学,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开始引入
1.体育委员整队集合,报告人数。
2.检查服装。
3.宣布本课内容任务。
4.安排见习生。
学生四列横队
组织:
*************
*************
*************
*************
△
要求:快、静、齐。
准备部分
队列、队形练习;
慢跑热身练习;
徒手操;
拉韧带:学生做绕腕、绕肩、绕踝、屈膝活动数次后,由教师发出口令统一做前后、左右压腿动作和俯背运动,踢腿运动。
四路纵队,学生跟着口令练习。
要求:
1.拉韧带动作有力,到位。
2.集中注意力跑步练习要求注意力集中,遵守规则。
*************
*************
*************
*************
△
基本部分
持球锁骨窝(握球与持球)
五指自然分开,手心空出,球置于锁骨窝处,紧贴颈部和下颌,投掷臂肘抬起外展。要求:握球要稳,手臂放松,有良好器械感。要领很烦琐,在此口诀基础上稍加示范,持球抬肘外展即可完成持球动作。
重心后脚落(预备姿势)
预备姿势的动作要领:握球后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开立,左脚尖和右脚跟在一条直线上与肩同宽,右脚在投掷圈后沿,体重在右腿。一句“重心后脚落”,能简单明了地让学生建立动作表象。
3、蹬转挺推拨(最后用力)
蹬、转、挺、推、拨五字简练又突出重点:后腿略屈,后腿的足前掌内侧蹬地,使重心前移和转髋,重心接近前腿转髋带动转体,挺胸,顶肩,推臂,拨球出手。如果再三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生对铅球技术理解不深,认为工作距离越远越好,因此常常出现滑步后将身体往前压,这样既达不到增加工作距离的目的,又使出球部位降低。所以,要重视正确是发力顺序,并在此前提下,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尤其是那些薄弱环节的力量训练,使学生能够动员全身的力量参加最后用力。最后,通过课堂教学,既要懂得技术的重要性,也要使学生懂得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身体素质与技术动作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掌握合理技术的保障,通过合理的技术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发挥高水平的运动成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改进技术,也不可忽视身体素质练习的作用,要把身体素质的提高与技术动作的改进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