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
*_**学 高赵某某
《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亦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而且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一节,既能加深、巩固对第一单元的有关太阳辐射等知识的理 解,又为学习后面的水圈、气候资源等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核心素养
地理能力与地理意识:
1、能理解说出气温、气压与海拔三者间的基本关系;知道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模式,学绘贴热力环流图并分析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的气压状况。
2、运用对比、类比方法,在大气环流示意图上理解、识记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特点。
实现方法:采用学生演练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通过各学习小组的活动,引导读图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本节难点。
地理情感:
通过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的影响,初步认识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制作《大气的运动》
教学准备:
学生的自然学习组的预备工作
第一组:演示证明热力环流
第二组:演示全球热力环流
第三组:三维图与三圈环流演示
第四组:学生知识应用训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探究]
我们每天都在感受大气的运动,那么,大气三怎样运动的?有哪些形式?促使地球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的原因又是什么?全球性的大气又是怎样运动的?这就是今天我们来分析本节知识内容。
讲授新课
一、[合作学习]
第一组实验演示热力环流:
1、两个同学通过燃烧纸观察纸灰的运动方向说明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进而在黑板上贴出热力环流图
2、教师引导专业术语进一步讲述运动的形式和原因----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组合呈立体的大气运动形式,引入名词并分析关系:气压、气温与海拔
[问题探究]设问:气压指的是什么?它与气温有何关系?学生阅读后回答。
[问题拓展]若去拉萨旅游为什么需考虑高原缺氧的问题?海拔的高低与气压又有什么关系呢?师生共同得出:一般来说,气温高,气压低;地势海拔高,气压亦较低。那么,导致地球表面气压高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教师引导得出:
大气运动先有垂直运动后产生水平运动得出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面的冷热不均;由于上升和下沉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进而推动大气的水平运动这就是风。
[知识探究]:
清早起来站在山坡上感受风向、中午在桥上感受风向(我们学校有这个条件)。
二、[合作学习] 第二组:演示全球热力环流赤道与极地间的闭合环流图
1、两个同学自制全球热力环流图:底图贴好半个地球,然后用箭头边贴边讲引出全球热力环流的基本模式----规模巨大引出大气环流的概念: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
的一种主要形式,它对全球有何影响?
赤道与极地间
的闭合环流图
[专家引领]
2、教师引导分析:在大气上升和运动的同时,气压、气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运动时是否包含水汽和热量的变化,从而总结出大气环流的意义(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对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知识探究]:
3、设问?
上空的气流真的能走到极地吗?承上启下进入三圈环流的内容
结论:实际上赤道与极地间的这种闭合环流是不存在的,因为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大气一开始运动,马上就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三圈环流。
三、[合作学习]
第三学习组:三维图与三圈环流演示
学生边贴边讲------以北球为例: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上升(贴箭头①),由赤道上空因气压梯度力的作用,大气向北流(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偏转成西南风(贴箭头②),到30XXXXXN附近上空时,风向偏转导致气流不能继续向北运动,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了。由于赤道地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30XXXXXN附近上空堆积,空气密度加大,加之地球的引力,大气下沉气流(贴箭头③),这样使得低空气压增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在低空,大气由副高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在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了东北信风(贴箭头④)。这样在赤道与30XXXXXN之间形成一个低纬度环流圈。
三圈环流
(1) 低纬环流
近地面,副热带高气压带一部分气流向赤道低压带流,另一部分气流向北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由南风逐渐偏转成什么风向的风?(贴箭头⑤)。与此同时,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的气流,逐渐向右偏向成(贴箭头⑥),它叫什么风?(学生回答)。
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这两支冷暖不同的气流,在60XXXXXN附近相遇,形成上升气流,在低空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到高空,一部分流向副热带高气压带上空(贴箭头⑦),补充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的来源(贴箭头⑧)。这样在30XXXXXN与60XXXXXN之间形成一个中纬环流圈。
(2)中纬环流
北纬60XXXXX附近的上升气流,另一部分流向极地上空(贴箭头⑨),补充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箭头⑩)。这样在60XXXXXN与极地之间形成一个高纬环流圈。
(3)高纬环流
南半球与北半球同样的原因,存在着低、中、高纬三个环流圈。
由于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使气流向左偏转,所以环流的方向与北半球不同。
四、[知识探究]:
南半球的风向怎样贴?名称是什么? 这样,在近地面,全球就会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见图并思考:气压带的分布有和规律?
(注: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紧跟学生思维和语言,及时纠正错误并强调专业术语,抓住“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促使学生对本节知识要点的理解和掌握。)
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五、[专家引领][问题探究][讨论总结]:
1、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有何不同?
2、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成因有何差异?
让学生明确: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而形成的,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而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大气运动引起空气质量的变化而形成的,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
总结:由上可知,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使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引起的,而我们已知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产生南北移动,请你说一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学生回答)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地球表面热量的变化,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见图并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略)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
强 调
上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是不考虑海陆分布和地形影响的理想模式。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大气环流实际情况比理想模式要复杂得多。
三圈环流的成因及对气候的影响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上升
下沉
上升
下沉
湿热
干热
温湿
冷某某
合作学习---填图
六、[回头望月][知识巩固]
多媒体演示《大气的运动》
www.bjdcfy.net/ecampus/jskj/ ... /gy.ppt
---学生操作、观看、老师重点地方强调
课后思考:地球上,在不同气压带的影响下,天气与气候会有什么不同吗?
谢 谢[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