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

本文由用户“hibernate_gxy”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2 13:16:00 举报文档

以下为《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与反思

太平天国



课题名称

《太平天国运动》



姓名

李某某

工作单位

**_*学



年级学科

高一历史

教材版本

人教版教材必修Ⅰ



一、教学内容分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新课程岳麓版教材必修Ⅰ第四专题第二课。由于近代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因而时代也赋予了太平天国运动新的任务即在反封建的同时反对列强的侵略。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二、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识记重大事件。

(2)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并作简要评价。

(3)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3、过程与方法:

(1)通过重现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失败过程,引导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进行初步评价,使学生感受历史的、辩证的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和视角。

(2)通过“情境再现”,发展论从史某某、史论结合的基本史学能力及参与讨论,进行问题探究与合作学习

4、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太平军将士的革命精神,增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主权的责任感。 (2) 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因此我认为高一年级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四、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电视剧《太平天国》片头及主题曲 ,进行导入.

新授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新授

(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纷纷失去生计

(2)清政府的沉重捐税和地主的土地兼并和盘剥.。(根本原因)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直接原因)

(4)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史料链接

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战争失败后被迫付给英国的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关的腐化,这一切就造成了两个后果:旧税捐更重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了新税捐。XXXXXXXXXX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气、工业和政治结构。

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

读史感悟:

①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一个什么社会状况?

② 这些现象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有着怎样的关系?

洪秀全的准备活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发动群众进行反清斗争

史料链接:

洪秀全指出:“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待普天之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因而人人在上帝面前也都是平等的。

他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只有把那些违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

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某某”,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某某”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

读史感悟:

① 以上材料反映了洪秀全创建了什么新的组织?其目的是什么?

② 这个新的组织体现了一个什么思想?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和学生共同来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初,建国号“太平天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2)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4)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5)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原因:

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概况:(简要介绍即可)

影响:

天京事变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太平天国转入到防御阶段。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在这种情况下,太平天国重建领导核心,暂时稳定了政权。

读史感悟:展示《天王府》、《太平天国天王府石舫》图,联系所学知识 思考:

图片反映了在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反映了农民阶级的什么特点?最终导致了什么历史事件?给太平天国运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6)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发动势力开始相互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7)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失败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失败原因: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战略上的失误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太平天国的意义和教训

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教训: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1.中心内容:

关于土地分配: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无处不均匀”

方法: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关于产品分配: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2.基本目的:

建立一个“有田某某,有饭同食,有衣某某,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核心思想:绝对平均主义

4.评价:

革命性: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

空想性

一方面,农民是小生产者,在小生产基础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人人平等,实现平均主义,满足了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要求。但是,“产品归公”的规定又超越了小私有者的本性,生产产品的多少对农民来说并没有实际的好处,所以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施,只能是一种空想。

另外,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一直处于清朝军队的包围之中,军事斗争非常紧张,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来保证社会经济的改革。

史料链接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XXXXXXXXXX凡天下田,天下同耕XXXXXXXXXX有田某某,有饭同食,有衣某某,有钱同使,无人不饱暖也。 ——引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小弟秀清XXXXXXXXXX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XXXXXXXXXX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课。弟等经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将佐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御照:胞等所议是也,即遣将佐施行。钦此  ——引自《太平天国》

材料三:出伪示,着族帅卒长按田造花名册,以实种作准,业户不得挂名收租XXXXXXXXXX收租度日者XXXXXXXXXX甚属难过。  ——引自《海虞贼乱记》

材料四:XXXXXXXXXX伪监军提各乡卒长给田某某,每亩钱三百六十,领凭后租田概作自产,农民窃喜,陆续定纳。 ——引自《庚癸纪略》

读史感悟:

①材料一从根本上否定了什么制度?

②材料二实际上认可了什么制度?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材料三中“收租度日者”指什么人?他们为什么“甚属难过”?

④材料四说明的分田方式是什么?与《天朝田亩制度》分田方式有何差异?

⑤综合四个材料分析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与实际执行情况的距离,并说明原因。

《资政新篇》

这是太平天国在后期颁布的一个重要文件,是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1.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

政治:主张中央集权,反对结党营私。提倡广开言路

经济:主张仿效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制度,发展工矿、交通、邮政、金融、水利等事业;准许私人开办工厂,奖励技术发明

外交: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文教:兴办学馆,建立医院,设立社会福利机构

评价:

进步性:

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空想性

未能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此它的实施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一直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也未能真正推行。

史料链接

材料一 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150万银某某,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XXXXXXXXXX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 ──《资政新篇》

读史感悟:根据所学知识,思考太平天国运动两个文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有哪些?

论从史某某:

相同点: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颁布的政治纲领;都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都由于当时的形势所迫,没有能够实行。从根本上看,前者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后者受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都不能真正实行。

不同点: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背 景







社会经济主张







群 众 基 础







作 用









合作探究:

同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何新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新特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

1)起义时代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治国方案新——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3)担负任务新——反封同时反侵略;

4)失败原因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5)所属范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

6)国际背景新——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造些新特色的原因是因为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半封环境下,世界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小结

太平天国运动是在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情况下出现的一次农民大起义,在短短的时间了席卷了中国南方大地。建立起了与清政府相对峙的政权。他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作为自己的革命纲领,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但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领导集团滋生了腐朽作乐的思想,争权夺利,最终导致天京事变的出现,太平天国由盛而衰。洪秀全重建领导核心,太平军的将士们进行了艰苦的防御作战,洪仁s曁岢龅摹蹲收缕肺教旃硕狭讼拭鞯氖贝厣5翘教旃硕站刻油巡涣耸XXXXX艿拿恕W魑谘黄秸院蟪鱿值呐┟裨硕教旃硕8浩鹆朔捶饨XXXXX辞致缘拿裰鞲锩挝瘢泄慕吠可狭伺ㄖ氐囊槐省H欢魑∩拇恚┟窠准度狈蒲XXXXX砺畚淦鞯闹傅迹械2黄鹆斓贾泄裰鞲锩闹厝巍?/p>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图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分组计算数据

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必然性





通过flash丰富图片展示太平天国行动轨迹

搜集查阅有关文物史籍

太平天国流动作战、顽强奋战



六、教学评价设计





1、阅读下列图片,说明与之相关的历史问题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两个革命纲领。据此回答:

①《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②《资政新篇》反映的是哪个阶层的何种要求?

③《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最终都没有得到施行。你能找到其根本原因吗?

④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

⑤有人认为,《资政新篇》在经济纲领上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否定。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2、请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失败教训。



七、教学板书



一)、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

二)、太平天国的经过

三)、太平天国的纲领

四)、评价太平天国



八、教学反思



上完这课后,自己反思了一下,觉得有五个方面做得较好。一是【知识回顾】,一系列侵华战争对中国造成的最大危害是什么?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华民族进行了哪些探求与抗争(结合专题二分析)?二是【新课导入】主要是利用课本的学习思考,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从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出发,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外因,再结合课本内容概括内因,解决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这个知识点。三是由学生阅读本课内容,用自己画时间轴的形式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并展示、讲解。四是问题的提出,学生阅读P47——48《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课本内容,思考农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很快就知道是土地。为了解决问题,太平天国运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所以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为什么《资政新篇》不是革命纲领?它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天朝田亩制度》是如何解决问题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解决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颁布的目的和内容。然后由学生小组合作探讨两道题,1、 结合《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思考: 土地的分配和产品的分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吗?阅读P47的资料卡片,为什么良民要照旧交粮纳税? 2、结合《资政新篇》的内容和P48的资料卡片,分析《资政新篇》末能真正推行的原因? 这两道题,实际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问题。五是在基础较好的1班还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课后习题自我测评第2题,“农民可能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补充了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评价,要求学生结合课本有关史实和补充资料评析这一观点,使学生学会论从史某某。

这节课有效利用了课本资源,利用了课本一道学习思考题,一道自我测评题,两段资料。作为一节常态课,我觉得有效利用课本资源,可以减少教师备课的负担,学生也会重视课本。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例如让学生自己画时间轴的形式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并展示、讲解,这学生完全可以做到,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给一些提示,例如要求学生结合《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思考:土地的分配和产品的分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这一题时,我就提示学生土地是如何分配的?是分哪两步走的?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解决问题。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有意设计成探讨课,用问题探究的方式来处理这节课的内容,在加上高考考试大纲对这节课不作要求,所以我设计这节课的理念是只要完成课标要求就可以了,对本课目与目之间的内容稍作了调整,把本来要先讲的《天朝田亩制度》放在后面和《资政新编》一起用比较的方式来学习,而且,用上了初中常用的赏识教育理念,学生们也比较配合,总体感觉效果不错。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1)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给学生。(2)能不讲的就不讲,教师要敢于走下讲台,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发挥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3)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训练学生多提问题。(4)同时注意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学情分析存在不足,主要是低估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期待;教师的语言略显苍白,不甚生动;教学设计还是有些偏重形式,而对内容的挖掘深度有些欠缺。比如:怎样保证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能够实现观点在交流碰撞之后的思维、思想上的倍增效应,这方面做的不足;如何化繁就简,课前的教学设计没有涉及。

在今后的改进措施中,对学情分析要每课具体再做课前分析,精力好集中;教学语言上的问题还是应该从教学设计的完善出发。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太平天国运动教学设计(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