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chinamulti”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13:53:00 举报文档

以下为《《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本篇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语言,读中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在设计中,教师还要注意让学生抓中心句和重点句子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前准备

1.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和资料。(师生)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学习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学前准备

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和资料。(师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出示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和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2.审题: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

1.听教师简介西沙群岛。

2.学生读课题,中心词是西沙群岛,从课题中知道西沙群岛是一个富饶的地方。

1.从课题中,我们知道课文是围绕( )来写西沙群岛的。



二、学习生字,整体感知(用时:25分钟)

1.指导熟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师生交流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4.自读喜欢的段落。

1.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2.交流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3.同学互认互考、读准字音。

4.默读课文: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物产丰富、鸟多XXXXXXXXXX

5.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shXXXXXn cXXXXXn

参( )加 人参( )

参( )见 海参( )

huXXXXX huXXXXX

划分( ) 划( )算

划( )船 计划( )

3.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细读课文,体验美景(用时:5分钟)

1.指名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 ),出示海水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通过理解“五光十色”来感受海水的美。

3.设疑:这么美的海水是怎样形成的?

1.学生欣赏海水的美,交流自己的感受。

2.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感受海水的美。

3.学生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的句子。

4.海水为什么五光十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1.概括本节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生字的学习方法有:①熟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②师生交流。③同学互认互考,读准字音。④给多音字选读音。以此可以掌握生字的形音义。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可以让同学们形象而直观地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富饶而美丽,扩展了同学的想象力,使大家乐学、活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2.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学习重点

从不同方面了解西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



学前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

(用时:3分钟)

1.出示“五光十色”,提问:“五光十色”在课文中指什么?

2.引导学生在文中发现:西沙群岛不但美丽,而且富饶。

1.再次回味海水的美丽。

2.学生读课文,初步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

5.读拼音,写词语。

yXXXXXu mXXXXXi jiXXXXXo cuXXXXX

( ) ( )

bXXXXXo XXXXXuXXXXX tXXXXXnXXXXX lXXXXX

( ) ( )



二、整体入手,重点突破,领悟情感

(用时:30分钟)

(一)学习第3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介绍什么?

海底有哪些动物?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哪种动物?

2.课件出示海底动物图画,欣赏。

3.指导朗读。

(二( )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鱼的?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鱼多,哪些地方看出鱼的总类多?

2.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三)学习第5、6自然段,思考:

1.每段写什么?写出了它的什么特点?

2.课文是怎样介绍鸟的?

3.齐某某6自然段,这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2.学生看课件,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动作、形态等特点。

3.从“成群结队”、四个“有的”、“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词句体会到鱼的种类多、数量多。

4.第5自然段写鸟多的特点。

5.课文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先写树多——鸟多——蛋多——粪多。

6.学生读最后一段与开头一段,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7.有感情朗读课文。

6.第3自然段写了海底的哪些动物?各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文理解,从文中哪些语句或词语,可以看出海里的鱼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什么说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最后一段在全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积累,写法练习(用时:7分钟)

1.背诵第2~4自然段。

2.海底有多美呀,从下列图中选一幅写一写。(课后小练笔)

课后小练笔。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一、本课主要从几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①海水五光十色。②海底有岩石,珊瑚、海参、大龙虾。③鱼多且美。④鸟多。二、要学习的技巧有:写颜色的词,写数量多的词。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要求学生多读,通读,深刻体会以上两点。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片段

◆品读重点语句,感悟内容,领悟写法

师: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鱼,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去看看吧。

(找一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其他学生闭着眼睛来感受内容)

师:听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1:鱼太多了!

生2:鱼好美呀!

师:默读第4自然段,从哪看出鱼多呢?用“_____”画出来。从哪看出鱼美呢?用“ ”画出来。

(学生读文,边读边某某,汇报学习结果)

生1:我从“成群结队”看出鱼多。

生2:我从“多得数不清”看出鱼多。

生3:我从“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知道鱼多。

师:西沙群岛的海里真的有一半是鱼吗?

生:不是的,突出鱼多。

师:这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在生活中,你见过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吗?

生:天太冷了,我都快被冻成冰块了。

师:人怎能成冰块呢?这就是夸张,突出了天冷,我们学的古诗“飞流直下三千尺”就是夸张,继续汇报。

生:我从“有的XXXXXXXXXX有的XXXXXXXXXX有的XXXXXXXXXX有的XXXXXXXXXX”这句话体会到鱼美。

师:这段中有句话既写出了鱼多,又写出了鱼美,你能找到吗?

生:第一句话。(学生齐读)

师:这句话放在整段的开头,叫总起句,也叫中心句,这段文字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接下来同学们就仿照这种写法来小练笔。

(课件出示:小练笔:围绕中心把话写具体、写完整( )(选一个内容写)

1.春天的景色真美啊!

2.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啊!

3.花坛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

赏析:教师围绕本段,先让学生在文中画出体现鱼多、鱼美的句子,通过品读这些句子,突出了西沙群岛“物产丰富”这一特点。然后教师又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一是“西沙群岛的海里真的一半是鱼吗?”二是“哪句话既写出了鱼多,又写出了鱼美?”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加之教师点拨,让学生体会到了夸张这一方法在表达上的效果,以及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的写作方法,达到了读、悟、写的结合,课堂效果很好,令人回味。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