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项目
内容
课题
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课时)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1. 1.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概念;会判断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举例,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在练习过程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教学重、
难点
重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概念.
(解决办法:对这三个概念分别先从实际问题引起概念,再详细讲述概念,最后再应用概念进行论证.)
难点:判断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过程:
1.练习与思考
写出下列两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若x > a2 + b2,则x > 2ab, (2)若ab = 0,则a = 0.
学生容易得出结论;命题(1)为真命题,命题(2)为假命题.
置疑:对于命题“若p,则q”,有时是真命题,有时是假命题.如何判断其真假的?
答:看p能不能推出q,如果p能推出q,则原命题是真命题,否则就是假命题.
2.给出定义
命题“若p,则q” 为真命题,是指由p经过推理能推出q,也就是说,如果p成立,那么q一定成立.换句话说,只要有条件p就能充分地保证结论q的成立,这时我们称条件p是q成立的充分条件.
一般地,“若p,则q”为真命题,是指由p通过推理可以得出q.这时,我们就说,由p可推出q,记作:p(q.
定义:如果命题“若p,则q”为真命题,即p ( q,那么我们就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必要条件.
上面的命题(1)为真命题,即
x > a2 + b2 ( x > 2ab,
所以“x > a2 + b2 ”是“x > 2ab”的充分条件,“x > 2ab”是“x > a2 + b2” "的必要条件.
3.例题分析:
例1: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那些命题中的p是q的充分条件?
(1)若x =1,则x2 - 4x + 3 = 0;(2)若f(x)= x,则f(x)为增函数;
(3)若x为无理数,则x2为无理数.
分析:要判断p是否是q的充分条件,就要看p能否推出q.
解某某.
例2: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那些命题中的q是p的必要条件?
若x = y,则x2 = y2;
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3)若a >b,则ac>bc.
分析:要判断q是否是p的必要条件,就要看p能否推出q.
解某某.
4、巩固巩固:P12 练习第1、2、3、4题
板书设计
1.2.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充分、必要的定义.
在“若p,则q”中,若p(q,则p为q的充分条件,q为p的必要条件.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理解,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体会,先给学生对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一个准确的规范表述,及对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进行判断的方法及步骤,教学中不急于求成,而在后续的教学中经常借助这些概念表达,阐述和分析数学问题。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