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4页的内容。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尝试着将数学文本、课外预习、课堂教学三方有机整合,在质疑、解疑、释疑中展开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
“三角形内角和”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概念及特征之后进行的。教材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探索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先通过“量一量”、“算一算”,产生初步的发现和猜想,再“拼一拼”、“折一折”,引导学生对已有猜想进行验证,经历提出猜想——进行验证的的过程,渗透数学学习方法和思想。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三角形特性和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直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大多数学生已经在课前通过不同的途径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结论,但不一定清楚道理,所以本课的设计意图不在于了解,而在于验证,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研究问题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动手操作的意识和能力,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能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交流、比较、评价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直观操作的方法,采用量、拼、折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XXXXX,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方法与途径:经历亲自动手实践、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体会运用“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进行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
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情感与评价: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他人的评价,感受探索数学规律的乐趣。在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和归纳中,感受理性的美。
现代教学手段:以多媒体课件为课堂教学主线和对概念的形成进行演示操作突破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这一规律的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规律。
教学难点: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任意三角形,剪刀,纸,三角板,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说一说在预习课中操作的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一天,大三角形对小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的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课件出示学习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1、活动一:认一认。
什么是内角?如何得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2、活动二:量一量,填一填。
(1).小组活动,每组同学分别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2).填写小组活动记录表(让生把结果填入导学稿上)。
小组活动记录表 第 组
小组成员的姓名
三角形的形状
每个内角的度数
三角形内角和
小组交流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大小,形状不同(任意)的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都接近( )度。
4、活动三:拼一拼、折一折。
(1).我们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看一看会是怎样的(请个别同学汇报)。
(2).把三个角折叠在一起,三个角在一条直线上,组成的是一个( )角,从而得到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 )度。
(3).利用多媒体课件对上述的拼一拼和折一折进行演示操作(这样既肯定了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也给学生在方法上的指导)。
【巩固训练】
1、让生完成课本中第26页的第6题(课件出示)。
2、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是26XXXXX,它的顶角是( )XXXXX。
3、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5XXXXX,另一个角是它的2倍,第三个角是( )XXXXX,这是一个( )三角形。
让生完成课本中第25页的“试一试”(课件出示)。
【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四边形内角和等于( )度。
(1).你能用什么办法说明;
(2).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操作(这样既肯定了四边形内角和的度数也给学生在方法上的指导)。
【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设计】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即:∠1+∠2+∠3=180XXXXX
验证方法:①度量 ②剪拼 ③折拼
四边形的内角和=360度 即:∠1+∠2+∠3+∠4=360XXXXX
验证方法:①剪拼 ② 折拼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索与研究。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学生思维活跃,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进行测量、计算,但得不到统一的结果,再引导学生用把三个角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平角进行验证。这时,有部分学生在拼凑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花费的时间较长,在这里用课件再演示一遍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练习设计也具有许多优点,注意到练习的梯度,并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除疲倦激发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本课的成功是学生对三角形的内角和已经有所感知。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方式。于是在备课时,我便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认识三角形内角和的验证过程,指导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形式,主动探究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我想这种认知的过程,更有利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比老师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要深刻的多。
本课的不足之处:①是习题的设计受课本资源的限制,没有大胆突破教材,不能让生更好的体验和解决生活问题;②我们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整体较差,为什么有的同学只会做不会说呢?这值得我深思。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