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qwedqw”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2 11:16:58 举报文档

以下为《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一单元 第3课 温度与气温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明确气温是在什么环境、什么时间测定的。活动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复习温度计的使用并对室内外温度进行测量。第二部分,对测得的温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理解误差的存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气温是周围大气的冷热程度。

过程与方法

测量室内外温度,并小组讨论进行比较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测量室内外温度并比较分析



教学难点

测量室内外温度并比较分析



器材准备

每小组一个温度计,一张温度记录单



教学建议

一、师生交流,揭示课题

回顾: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大气的冷热程度叫气温。

气温可以通过温度计来测量,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我们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我们测量周围大气温度就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温度与气温。(板书课题)

二、由数引发,讨论温度

1、教师展示PPT,由学生观察图中出示的温度数据,提出问题。

2、学生提问。

3、教师提问: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可以猜测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些数据的不同?学生猜测,教师随机板书。

(主要抓住室外阳光下背阴处地点的不同、室内室外地点的不同、测量时间的不同、测量高度的不同导致测得的温度可能不同)

4、教师揭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前面两个问题。这些猜测是否正确呢?我们必须通过猜测。

三、活动

1、测量前学生根据PPT上展示的问题,小组讨论测量方案。

2、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案,教师引导说出对测量温度的比较即对比试验。

3、讨论对比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同一时间、同一高度、同一温度计

不同点:不同的地点 教师板书

4、温度计使用方法的复习。

5、教师提醒活动要注意安全,并说明记录表中需要测量三个数据。

6、小组长领取温度计和记录单,准备开始活动。

7、测量室内温度,大概时间在4分钟左右。

测量室外阳光下和背阴处温度,大概时间在8分钟左右。

四、活动总结

1、教师让每位小组长报测得的三个数据,教师将所有数据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小组讨论比较分析他们测量的数据,从数据中你们有什么发现填写在记录单上,并思考后面的思考题。

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室外温度比室内高,室外阳光下温度比室内高。

3、教师提问:为什么你们在同一个地方测得的数据不一样?

客观条件存在的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测量时要准确,避免因错误操作产生误差。

4、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发现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那么就可以把“温度可能不同”中“可能”擦去。

教师分析:猜测和探究是我们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我们都是小科学家。



(二)板书设计

√室外阳关下、背阴处

√室内、室外 温度(可能)不同

测量时间不同

测量高度不同

相同:时间 不同:地点

高度

温度计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温度与气温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