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古诗鉴赏之形象2018》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理解诗歌
【 2012安徽】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某某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高考试题解析
【2012山东卷】 吴某某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某某:即吴淞,江某某。
阅读下面这首诗?
初见嵩山 张某某【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某某?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古代诗歌鉴赏—— 形 象
意象就是寄寓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形象。
意境就是诸多意象共同营造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人物形象
高考试题解析
[2010福建] 访隐者[宋]郭某某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问题:结合3、4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解释诗句
概括特点
【 2012湖北】
送邹明某某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某某。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某某: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并简析邹明某某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4分)
【答案】诗中邹明某某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某某至清至廉的形象。
【 2012安徽】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某某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011四川卷】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某某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注】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某某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某某,“儒先”指叶某某。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⑴西庵:智老所居。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禅伯:形容智老精于禅学, “儒先”指叶某某。
⑵北栅:天经所居。亦位于湖州东南九十里的乌镇。儒生:形容天经精于儒学。固穷:安于穷困,语出《论语XXXXX卫某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⑶纶巾鹤氅:是六朝以来名士喜爱的穿戴,这里比喻诗人是雅人。纶巾,用丝带做成的头巾。鹤氅,用鸟羽做成的外衣。
【 2012江苏卷】
梦江南 温某某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⑵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提问方式示例
事物形象--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作者为什么要写某物?他想借某物抒发一
种什么样的情怀?
2诗中某物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
解题要点
1.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2.物与情的共性
解题步骤
1.紧扣相关诗句概括所写之物的特点。
2.抓住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所抒之怀)共性.
3.阐述表达的情感。
【07宁夏】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某某。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直”与“方”,来写自己的“志”——正直、有棱角。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某某”,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高考试题解析 【2010全国卷1 】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咏素蝶诗 刘某某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某某,参差叶某某。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概括所写之物的特点
抓共性
{注}刘某某(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阐述表达的情感。
【2012天津】 野菊 【宋】杨某某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3)尾联化用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3)采菊东篱下 率性自然 超凡脱俗。
所咏之景与所抒之怀共性
高考试题解析 【2002全国卷1 】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物(景)的特点
【2012全国大纲卷】
落 叶 修睦(晚唐诗人)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请简析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4分)
【答案】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2012江西】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答:“杨柳” 意象的内涵:杨柳,代指初春季节,暗寓男女离别。飞絮,代指暮春季节,暗寓春春流逝。(2分)这首词抒发了感伤离别之情,也表达对青春流逝的伤感。(2分)
【2011山东卷】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2)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04全国2 】 鹧鸪天??晏几道
????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答案】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游子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2012四川卷】 子 规【注】[元]曹某某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
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2)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
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
高考试题解析 景物形象
【2012山东卷】 吴某某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
参考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注:吴某某:即吴淞,江某某。
概括时间地点
具体描述画面
点明氛围
景物形象——情景关系
提问方式示例
解题要点
解题步骤
借景抒情,融情于某某,情景交融
1. 某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有什么寓意)?请简要分析。(如09重庆)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如09福建)
1.概括画面内容(时间、地点) 2.具体描述画面 3.总结氛围特点 4.明确表达感情
【09年宁夏海南】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09江苏】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某某,凤楼龙某某。万某某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XXXXX 。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 万某某、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膏锋锷:膏,滋润;锷,剑刃。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答案: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1安徽】 琅琊溪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XXXXX):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初春溪畔幽静美好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古诗鉴赏之形象2018》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