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总述

本文由用户“liuxinnc”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9 05:11:42 举报文档

以下为《诗歌阅读总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古代诗歌阅读

  (基本常识)   

窗外光灿灿,书不准翻。 题答不起,心内寒。 白卷小丑见鬼去! 红卷在眼前。 无限心酸,出题容易做题难。 长叹一声交卷也, 分数若干? ——零蛋!

思考,就有收获;

动手,就有可能;

比较,就有规律;

规范,就有分数。

何谓诗歌?

  1、何谓“诗”?

  文学还没形成之前,我们的祖先为把生产斗争中的经验传授给别人或下一代,以便记忆、传播,就将其编成了顺口溜式的韵文。

  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2、何谓“歌”?

  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这些字当时都读同一个音:“啊”。歌是形声字,由”可”得声。在古代“歌”与“啊”是一个字,人们就在劳动中发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这样沿用下来。

 为何“诗”“歌”并称呢?

   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扣,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这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诗歌也就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诗歌的起源:

  

   诗歌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源于原始人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弹歌

    ——现发现的中国最早的诗歌

断竹,

  在一片茂密的竹林里,人们正手挥石斧“哐哐”作响地砍下一棵棵青青的竹子。

续竹,

  人们把伐取的竹子拖回聚居的村落,紧张忙碌地进一步劈削加工,用绳子把竹片系扎成一张张弯弯的弹弓。

飞土,

  人们已经出现在荒原上,散开横列向前的队形,同时拉弓放射,弹丸箭簇如飞蝗雨点,向一群正在觅食野兽发起了突然而猛烈的进攻。

逐[?。

  被击中受伤的猎物们拼命逃窜,人们手持石矛木叉大声呼喊着,奔跑着,勇猛地发起了收获胜利果实的最后追击XXXXXXXXXX。

  《辞源》: 弹[dXXXXXn]歌 古代歌名。

  东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第九卷记载了这一首古诗,说它产生于上古神农、黄帝时代前。

  现在公认是原始社会的诗歌 。

[?rXXXXXu 古某某“肉”。

        弹歌

    ——现发现的中国最早的诗歌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

  

  从内容看,这是一首上古人们原汁原味生活写照的叙事诗。简短但不简单,动宾结构的两字构句,字字颇具意象,句句富于力度,铿锵作声,读来令人浮想联翩,一幅绘声绘色浑然天成的上古田猎场景顿时扑入眼帘,粗犷、豪迈、勇猛、激越,一往无前的斗志,充满了荒古的阳刚气息。

  从结构看,全某某叙事结构严密,尤以情节的表现与安排最引人入胜。

起 源 远 古,历 史 悠 久;

诗 家 众 多,灿 若 群 星;

名 篇 佳 句,数 不 胜 数;

内 容 广 泛,情 丰 理 深;

体 裁 多 样,手 法 精 巧;

流 派 纷 呈,风 格 各 异;

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着的一种文体,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其主要特点是:

 ①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②诗歌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善于从感情上打动读者。

 ③诗歌抒情常借助鲜明的形象。

  ④诗歌的展开思路一般具有跳跃性。

  ⑤诗歌的语言凝练生动,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诗歌阅读的基础:

      诗歌的体裁演变

诗歌的内容分类

诗歌的结构组成

      诗歌的意象典故

         诗歌的常见手法

 

文言词语的积累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诗歌体裁

四言诗 (《诗经》)

楚辞

古体诗 近体诗

律诗 (五言 、七言)

绝句 (五言 、七言)

字数

段落

小令(58以内)

中调(59字至90字)

长调(91字以上)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散曲

杂剧

小令

散套

古代诗歌内容分类:

1、讽喻诗

2、边塞诗

3、山水诗

4、田园诗

5、送别诗

6、羁旅诗

7、咏怀诗

8、闺怨诗

9、哲理诗

10、杂类诗

诗词的结构常识:

●律诗的基本章法:

起:即一首诗的起句,或交代事情的起因、时间、地点等,可引出下文。“

承:是承接起句,是“起”句的延续、延伸,承接开头,展开具体描述。

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某某、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

合:则是合笔,是结句,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某某的作用。

诗词的结构常识: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1

2

3

4

5

6

7

8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sen

yin

xin

jin

八 句

四 联

偶句押韵

中间两联分别对仗

讲究平仄

诗词的结构常识:

●诗、词大都从中间分成前后两层,前层侧重写景叙事,后层侧重抒情议论。

●词的歇拍句(上下阙的最后一句)有显示主旨的作用。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某某,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某某。 曾某某,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1

2

3

4

liu

lou

四 句

偶句押韵

讲究平仄

诗词的结构常识:

●绝句:

●绝句最重要的是第四句,或综括全某某,或另辟新境。

峨*_**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词常见意象:

杨柳

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①、“柳”、“留”二字谐音,常暗喻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②“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一上高楼万某某,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③“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某某。”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诗词常见意象: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折腰:屈身事人

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尺素:书信

商某某: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青云:高的地位

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青紫:高官显爵

丁香:愁心或情结

蝉鸣:悲秋

青天:清官

落花:伤春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梅雨:悠悠愁绪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XXXXXXXXXX XXXXXXXXXX

诗词常见意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手法:

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

●(l)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因情即景

●融情于某某

●以景某某

●以物传情

●(2)叙事抒情  

●(3)描绘人物举动抒情  

●(4)与议理相结合 

描述手法:

●动静结合

●正侧结合

●虚实结合

●铺陈

●白描

●象征手法:

●对比手法

●衬托

●点面结合:

●联想和想象:

●赋比兴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 ●通感●移情 ●借代 ●双关 ●夸张●比拟 ●对比 ●象征 ●反复●设问 ●反问●对偶 ●用典●叠词 ●顶真●互文 ●列锦 

字词分析

语句分析

材料分析

形象分析

手法分析

主旨分析

意境分析

整体比较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诗词阅读题目的

  常见分类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为学》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诗歌阅读总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