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忆夕1213”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8 14:48:30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隋唐的科学技术》



姓名:

郝某某

工作单位:

**_*



学科年级:

七年级

教材版本:

中华书局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主要内容是介绍隋唐文化的第一部分——科学技术成就。隋唐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祖国文化的积淀和世界文化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隋唐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隋朝的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和使用,药王孙思邈和他的《千金方》。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赵州桥为什么能历经1300多年风雨而屹立不倒”、“隋唐时期为什么会出现雕版印刷术?”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发达的社会经济是取得先进科学技术成就的前提和基础。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隋唐文化是中国古代封建文化的高峰,对祖国文化的积淀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我国古代的科技有一定的了解,但还不能从辉煌灿烂的古代科技中得出深层次的认识,即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发达的社会经济是取得先进科学技术成就的前提和基础。另外,以七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对于科技成就原理的分析还有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三疑三探教学法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赵州桥和雕版印刷。

难点:如何理解赵州桥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有关中国历史的桥梁图片

同学们知道下面几幅图片展示的是我国哪些著名的桥梁吗?请你一一说出来。

①、通过图片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参与意识;

②、在感受历史图片中,引导出本课的主题:“隋唐的科学技术”



展示赵州桥图片,播放视频《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

教师提问:“赵州桥到底是谁修筑的?”

说一说,下图是?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赵州桥位于今河北赵县m(河上,又名安某某,是由隋朝著名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金刚经》 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1900年发现于敦煌藏洞,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通过欣赏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的原理和高超技艺;

通过教师讲述上述文物被文物贩子盗走并珍藏于某某,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物保护意识。





一试身手

同学们试试自己动手制作一件雕版印刷品。

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幅版画

1、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幅版画,通过亲身实践感悟到雕版印刷的优缺点;

2、通过小组参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探究精神;



七、教学评价设计



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问题

1

2

3

4



展示

5(组)

1(组)

11(组)

8(组)



评价

4(组)

2(组)

9(组)

12(组)



展示要求:

1.书面展示:字迹规范、整洁,书写迅速。2.口头展示: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3.非展示同学要结合展示,迅速记录,认真的纠错和补充并做好点评准备。

评价要求:

1.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语言简练。

2.点评展示成果的优缺点。

3.补充或阐述不同观点,最好有方法的归纳总结。



八、板书设计



?



九、教学实践反思

本课选自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主要内容是介绍隋唐文化的第一部分——科学技术成就。隋唐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祖国文化的积淀和世界文化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本课上的图片较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能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兴趣,另外多设计一些活动能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