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全日制培智学校教材数学第六册《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的第一课时,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厘米”的概念,并初步掌握用“厘米”做单位来量度物体的长度。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一共有学生12人,智商在0—60。该班学生学习能力较差,中重度的学生占大多数。因此,把学生分成A组和B组,A组是轻度智力落后的学生,B组是中重度智力落后的学生。A组有5人,其中有1人患轻度脑瘫;B组有7人,其中有1人患自闭症,1人肢体残疾,3人有语言障碍,2人有多动症。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不会主动学习,需要老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B组的学生需要老师设计一些简单易做的任务,并让A组的学生帮助共同完成。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
A组: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2、 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B组:
1、能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形成1厘米的长度概念。
2、能在老师和A组学生的帮助下读出物体的长度。
(二)、补偿矫正方面的目标;
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手脑和一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含心理品质)方面的目标: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初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2、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难点:
1、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主要教学,加上直观教学,和学生动手操作。
教具:
课件、小图钉、纸条、小棒、橡皮、作业本、铅笔、尺子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让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用不同的道具(硬币、纸条、小棒)测量长度一样的盖子。“老师要请小朋友们做一件事情,请你们用所给的度量工具量一量盖子有多长”。
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讨论:(1)为什么你们测量结果中得到的数会不同呢?
(2)如果你们都用同一种工具来量,结果会怎样?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导入新课:
师: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
生:尺子
师:那究竟用什么单位表示一样东西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 新授
猜一猜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猜一猜1厘米的长度】
2、认识米尺。? 师:“ 那刚才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认识米尺后就知道了。”???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师:“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观察一下,你们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尺子上都有长短不同的线,都有一些不同的数字,还有CM两个英文字母。)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再一起看大屏幕上的尺子。”课件同步师:“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这也是起点。”
3、认识1厘米、几厘米。
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教师在米尺上从0指到1,说: “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板书),从1到2的长度也是1厘米,谁来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也是1厘米?(归纳出:每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的尺子,你能找出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吗?3厘米呢?4厘米?
学生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3厘米、4厘米的长度,教师巡视指导。归纳出: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板书)
(2)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①比一比 让学生在尺子上比一比自己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②让学生用手指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
教师小结:我们认识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那么怎样用厘米做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4、学习用厘米量。
先让学生尝试自己量一量一根小棒有多长。让学生说出答案。
【设计意图:老师先不教测量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量,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
师:究竟谁量得对呢?请同学们来看看老师量的。(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量时,先把小棒放平,使尺的0刻度对准小棒的左端,再看小棒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这根小棒就是几厘米。现在这根小棒的右端对着5,那么它就是5厘米长。”
(用实物投影仪做示范,老师要提醒学生:对准0刻度,而且物体要放平。)
(3)学生再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一次。
(4)判断。
课件同步,出示几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那种测量方法对。
(5)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板书)
三、学生活动:(小组合作)
1、量一量。
A组的学生负责量度,B组的学生读出长度,并写在报告纸上,一起向老师汇报。①作业本的短边长( )厘米.
②橡皮长( )厘米。
③铅笔长( )厘米。
2、“龟兔赛跑”
出示课件,看看乌龟和小兔谁跑得远,并在活动练习纸上量出乌龟和小兔各跑了多远。
A组和B组的学生一起合作,先由A组的学生测量乌龟和小兔各跑了多远,再由B组的学生读出长度,并写在报告纸上。
四、总结师: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学生汇报:今天我们学习了XXXXXXXXXX(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了用尺子去量物体的长度。)师:请同学们用手势比划一下1厘米,想一想用米尺量物体的长短时,要把物体的左端对准尺的哪里?怎么知道物体的长度呢?
(要求学生看板书读: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学板书: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
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学点评:
开始的时候,老师的设疑,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在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这一环节,老师用了“比一比、划一划”的教学手段,来加深学生认识1厘米的长度。在学习用厘米量的时候,老师选择了先让学生自己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然后由老师示范纠正,这样就能达到使学生印象深刻,从而让学生更好掌握测量的方法。在学生活动这一环节,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强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气氛浓厚,也体现了学生互助的学习态度,更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图: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