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幼儿园《小兔乖乖》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文由用户“woai0108”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8 12:42:11 举报文档

以下为《王强幼儿园《小兔乖乖》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幼儿园教案《小兔乖乖》

【活动背景】

中午吃好饭, 沐浴着阳光的温暖, 我和孩子们在幼儿园内悠闲地走着,经过饲养角时,孩子们总要去看看小兔。他们问问小兔:“你吃饭了吗?你喜欢吃什么呀?”并央求门房上的老爷爷去给小兔喂食。有的孩子还说:“我家里有青菜、萝卜的,明天我带来给小兔吃。 ”孩子们这种关注小兔的热情正吻合了他们当前的兴趣需要。为此, 创设情景: 喂小兔——与小兔玩——装扮小兔——听听小兔的故事——唱唱小兔的歌,便在预设与生成之中开展着。

【活动目标】

爱听童话故事,喜欢观察照顾小兔,并有兴趣地参加装扮活动。

【活动与指导】

喂小兔

可爱的小兔

小兔乖乖的故事

【活动实施过程】

喂小兔

小班孩子喜欢小兔的最直接理由那就是小兔的外部特征:长长的耳朵、短短的尾巴、红红的眼睛。于是,我们请“小兔”来到草地上, 孩子们围坐在它身旁, 与它一起聊聊,摸摸它的身体,孩子们会惊讶地发现:“老师,小兔身上的毛柔柔的,摸上去毛茸茸的”。小兔在惊吓之余,不免地往上跳几下,孩子们又会高呼:“哇,小兔跳起舞来了”。于是,也学着小兔跳几下。 看到孩子们这么地兴奋,我们及时提供相关的食物,引导孩子们按意愿选择食物来喂小兔,小兔们似乎很听孩子的话,一看到有东西了,便乖乖地蹲在那里,祈求喜欢食物的到来。孩子们会不时地问:“小兔你肚子饿不饿?” “你喜欢吃什么呀?”等等那里迫不及待的孩子在喂的过程中,马上发现:小兔不爱吃肉,不爱吃硬的东西,不爱吃臭的东西。小兔最喜欢吃胡萝卜叶子,其次是青菜和大白菜。当活动快要结束时,孩子们还是依依不舍,久久不愿离去。孩子的活动是自主的, 结果是自己发现的,经验是自己提升的。这样的喂小兔更是孩子们喜欢观引发了幼儿热爱小兔的情感。根据孩子们发现的生成热点,在游戏中,我们及时地提供了相关材料, 让孩子在游戏情景中撕撕贴贴, 剪剪捏捏, 使孩子对小兔的外部特征和食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了扎实基础。在每天喂小兔的过程中,我们的孩子全身心的投入,与小兔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因为,他们已明白:我们和小兔是朋友,我们是小兔的好朋友。

可爱的小兔

可爱的小兔在孩子们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使主题开展更贴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更生活化和游戏化。 我们和孩子

天装扮成小兔,把自己以小兔的身份置于每天的活动中,游戏中, 兔妈妈每天拎着篮子为宝宝采蘑菇,买青菜与萝卜,然后乘车

回家。有时,也会带着兔宝宝去看病、理发,把自己完全置于一定的游戏背景中。 生活中, 我们一起听着音乐模仿小兔跳与吃

萝卜的动作,做做找小兔的游戏;师生轮流扮演兔妈妈:在模仿小兔、小鸟、小狗、小猫动作的幼儿中找小兔。运动中,兔妈妈带着小兔们一起造新房,其次,带着宝宝去吃吃嫩青草,听到大灰狼来了的声音,赶紧听着指令,躲到相应的山洞里。在活动进

行的过程中, 兔妈妈角色的参与和随机调控, 使孩子们越发觉得小兔的可爱,与小兔之间的朋友关系更拉近了一层,相互之间的情感更升华了。

小兔乖乖的故事

“小兔乖乖” 是孩子们人人爱听的一则童话故事。 孩子们对这个故事的内容虽然有一点了解,但还是比较朦胧的。于是,随着主题活动的不断开展,我们把游戏与学习有机地进行了整合。引导孩子听故事看“小兔乖乖”的图画书,学着 一页一页从前到后按次序翻书,边看边讲述故事内容。 讲讲故事中兔妈妈念的儿歌“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分段表演故事中兔妈妈敲门与小兔子开门,大灰狼与小兔子对话的情节。通过故事与音乐游戏的融合, 孩子们不仅对小兔更喜欢了,同时,也更爱听故事了, 常常看到孩子们围坐在一起,那听故事的专注神态,不禁使我惊叹: 小兔乖乖的这个主题活动隐含的价值所在。

【教学反思】

我组织了语言活动《小兔乖乖》。首先这个故事简单幽默,语言性强,是我国流传至今的民间儿童故事,故事中三个兔宝宝红眼睛、长耳朵、短尾巴和大灰狼的对话充满了童趣, 易于模仿,又富有很强的教育性, 所以小朋友很喜欢听。三个小兔宝宝活泼可爱、聪明机智的形象也深得幼儿的喜爱,让幼儿争相模仿,反面角色大灰狼则成为幼儿心中“坏人”的代名词。本次活动体现了《纲要》中所提出的 “教学内容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虽然我们班有很多幼儿已经听过这个故事,对这个故事较熟悉,但听完故事之后仍然有很多小朋友一直说“我还想再听一遍我还想再听一遍”,由此看出故事的情节非常吸引幼儿的兴趣。针对我们班的大部分幼儿都熟悉这个故事中的歌曲“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对于故事的内容也有大致的了解。所以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更注重的是通过提问让幼儿更加熟悉这个故事,从而在这个故事中得到启发, 也尝试去学说故事里的对话,为后面的表演进行铺垫。所以在讲述的时候我也尝试引导幼儿跟着一起讲述,这样既能让幼儿在讲述的时候又进一步的熟悉故事的内容,也能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也帮助幼儿提升讲述故事的能力。

首先活动前我为幼儿准备了小兔乖乖的头饰,让幼儿对故事表演更加感兴趣。当幼儿对故事中的内容了解了,我就请幼儿与我进行互动,增强游戏的趣味性。第一次表演,我先请幼儿集体进行表演,他们来做兔宝宝,而我一人分饰两角, 扮演兔妈妈和大灰狼。 幼儿对这种集体表演的方式十分感兴趣, 都很愿意加入活动。我在日常教学中我也发现,幼儿对手指游戏格外喜爱,我就请幼儿把手变成兔宝宝的家门, 既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把门关得紧紧的,不让大灰狼进来的紧迫感,也可以让孩子们在听教师讲述故事时学会安静倾听,这种方法我觉得在小班十分试用,让幼儿手、脚等一起加入互动,会比教师请幼儿说一说会更好,更能 吸引幼儿。当大灰狼来敲门时,我通过一个个瞧幼儿小手变成的“门”,让幼儿再次感受到自己的角色,所以在活动中, 很多不愿意参加游戏的幼儿,到后来也不知不觉地伸出小手想让我来敲敲门。

《指南》中语言领域明确指出:“应为幼儿创设自由、 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 应。”通过第一次的集体表演,我也发现了,由于是集体表演,很多幼儿不愿意 说,反而愿意做,所以我第二次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让幼儿戴上喜欢的兔宝宝、兔妈妈、和大灰狼的头饰来进行表演,这时我更关注孩子们能否倾听幼儿的表演和表演时的表现。 这时我惊讶地发现,表演的幼儿不仅可以加入自己的语言,还有个别幼儿还能加入表情,这是我超出我原本的预期的,但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能力较弱,所以在活动中语言表达不够完整,需要我去引导幼儿说一说。所以我在想图示对于幼儿来说是在唱歌活动中有效地理解歌词的方法,那在语言活动中我也可以加入图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语言,所以在下一次故事表演中, 可以选择加入图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对话。在活动中, 还发现小朋友特别喜欢唱兔妈妈的歌, 所以唱歌的时候其他幼儿也会情不自禁的一起唱, 让个别表演有了更好地互动, 也不是仅仅只有几个孩子的表演。但由于小班的教学活动时间较短,所以活动中的环节较紧凑,表演环节不能请所有幼儿都一起参与,***我请幼儿戴上头饰继续进行故事表演,没想到幼儿的热情很高, 都争着当小兔宝宝, 还用自己的方法石头剪刀布来决定谁演大灰狼,虽然其中的语言都是自己想出来的, 但是把故事的大致情节还是表演出来了,也让没在集体面前表演的幼儿也有了表现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 让活动不仅只在教学活动中,还延伸到区域,让孩子在做中学,自己愿意去学。

整个活动我用故事情节做连接,让活动环节之间的过渡不生硬,一直保持着兔妈妈的角色态度, 孩子们也自然而然地跟着 “兔妈妈”一起游戏,在活动结束, 我还是用了故事情节的延伸,我觉得这个对小班幼儿来说极其适用,孩子们都可以学着兔妈妈的样子轻轻地去进行解小便、洗手, 让活动结束的不生硬。但活动后还引导幼儿去将故事经验迁移到自身,当自己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你们会怎么样做,有了故事的经验,幼儿很多都能回答不能开门,打电话求助警察叔叔,还 有有趣的方法, 比如请奥特曼等, 总的来说, 孩子们不仅在倾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有趣的内容, 故事表演带来的乐趣,和同伴互动的趣味, 更通过故事让幼儿对陌生人有所防范, 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 活动中我觉得我一个人的表演是有限的,如果时间足够,我也可以再让幼儿观看《小兔乖乖》的视 频,因为视频动画可以用动态的方式来表现故事的内容,可以更加让幼儿对情节感受的深化,对表演也可以有更好地表现, 而且幼儿对观看动画片也十分有兴趣。如果在教具中我可以提供更多的头饰,幼儿会对角色的认识更深,所以下次再教学活动中,教具应该准备的更充分,让幼儿更好地进行表演,体验乐趣。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王强幼儿园《小兔乖乖》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