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yx_hcr”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9 16:18:19 举报文档

以下为《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左、右》教学设计

湖北省南漳县徐庶学校 唐某某

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61人。其中男生31名,女生30名。学生总体反映出纯朴、可爱,比较喜欢上数学课,学习热情比较高,比较善于动脑筋,课堂比较活跃,并喜欢与老师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人数相对较多,两极分化明显。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主动学习,深得老师欣赏。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懒、行为习惯差,如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讲评,写作业喜欢与同学对题。

教材分析:

左右是在学生学习了“前后”、“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之后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从学生熟悉的左右手入手,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和探索中观察,感知“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通过学生的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做一做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明确方位词语“左右”表示的意思,能够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2.通过生活中经验认识自身的“左右”,以自身的左右为标准,描述物体的位置,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明确方位词语“左右“的意思,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位置与顺序的相对性,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左、右标准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准确地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左右,体会自身存在的左右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能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揭示谜底:双手。

(二)联系左右手,认识左右方位词

?? ?1.让学生在小组内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左手可以做什么?右手可以做什么?

2.学生一边汇报想法一边做动作:左手压本,右手写字、右手敬礼、左手扶碗,右手拿筷子吃饭XXXXXXXXXX

【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利用生活实例让他们初步区分左右。】

二、利用汉字加深对左、右的理解

  1.教师板书汉字:“左、右”,学生说一说怎样区分两个字。

  2.教师借助PPT介绍“左、右”汉字的演变。

  左某某,是两个象形字,就像两只伸出来的手形一样。后来,人们在手形下面加一个“工” 字,表示左手,意思是说左手可以辅助做工。在手形下面加一个“口”字,表示方位名词,与左相对,凡是在左手的一边就叫“左边”,在右手的一边就叫“右边”。

/

【设计意图:追根溯源,了解在文字发展史的基础上来理解表示方位的词“左、右”。】

  三、游戏激趣,区分左右

(一)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左右

1.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大。让学生思考自身是否有这样的一对的好朋友。

  学生汇报想法:左右耳朵、左右眼睛、左右手脚、左右胳膊、左右腿XXXXXXXXXX

2.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你的前、后、左、右的同学都是谁?

3.猜一猜:说说你的好朋友左边是谁?右边是谁?让大家猜猜你的朋友是谁。

(二)在摆图中认识左右

1.先摆一个苹果,苹果的左边摆一个西瓜,苹果的右边摆一个桃子,在这三个水果的最右边摆一根香蕉。

/

2.在这组图的最左边摆上葡萄。

/

3.观察这五个水果,请学生自由介绍谁在谁的左边还是右边。用左右描述每个图的位置。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语言去描述事物,使学生初步感知在二维空间内利用“左、右”这两个方位词来确定位置。】

  四、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一)体会参照物不同,表述物体的位置不同。

  1.观察图,由学生介绍苹果的位置。??

/

  2.引导学生思考:

就是这个苹果,大家在介绍时为什么一会儿说它在右边,一会儿又说它在左边呢?

教师出示学生的语言:苹果在西瓜的右边;苹果在桃子的左边。能解释一下是什么原因吗?

  (二) 体会人所占的位置不同,左右也是相对的。??

  1.在握手中思考都伸的是右手,为什么不在同一侧呢?

教师组织学生每两个人握手,让学生发现问题:都伸右手,为什么不在一侧?

  2.由学生尝试说明“都伸右手,为什么不在一侧”的道理。最终让学生认识到:由于

是面对面地站着,一个人的左手对着另一个人的右手。

  3.教师小结:当我们面对面时,因为方向相对,所以伸出的右手不在同一侧。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生动有趣的活动,从而加深对左右的相对性的认识。在活动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走进生活,让学生会左右的作用。

(一) 在行走中辨认左右。

说说在上下楼梯时应该顺着哪个方向走?

由学生现场演示,并由学生进行评价?

/

教师小结:在生活中由于人面朝的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走路的人,平时在上下楼或在路上行驶时都应该靠右行,这样有秩序的行驶可以避免发生冲撞。

  (二)对比香港和北京的行车规定有什么不同。

/

  (三) 辨认生活中的交通标志。

  说一说这两个标着有什么不同,表示什么意思。

/??/

  (四)在视图中运用左右。

1.看图回答问题:

/??/?/?/?/

小鹿的左边是(?????),小鹿的右边是(??????)。

小鸭子的右边有(???????????????????)。

小蛇的右边有(?????????????),左边有(????????????)。

2.按照要求找一找。

////

小帅????咪咪????甜甜????三毛????功夫小子

  甜甜的左边是(??????),右边是(???????)。

  三毛在(?????)的左边,在(??????)右边。

  在视图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把自己放在图中,把自己变成图中人物,在用自己的左右手进行辨认,这样的答案是错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进入图中,依然用自己左右手进行辨别。

【设计意图:把左右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行对接,一方面体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左右,同时学会用左右进行辨别。】

??五、全课总结

1.生活中按照“左右”制定的规则的事例有很多,你知道有什么吗?大家按规则行事,生活就变得井然有序了。

2.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实践反思

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能准确的用左右来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是教学的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教学的难点。

回顾本次的教学活动,发现还有许多需要思考与推敲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辨别左右

整合课程实质上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学校教学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本节课我整合了语文课等多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巩固对左右的认识。比如:在导入中,让学生认识汉字宝宝“左右”,在这里就整合了语文的资源。并再进一步区分识记这两个字,为以后解题读题做准备。

(二)利用生活经验辨别左右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比如,在本节课中,我没有简单地讲述左右,而是在一上课,就让学生说说他们是怎样辨别左右的,学生的思维、语言、行为无不是在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与交流中流露出来的。课前我就想过辨别左右方位,单靠教师认真讲解和学生记忆是学不好的。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主动学习,但没想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如此丰富,他们辨别左右的方法如此多样。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才是有效的学习。

(三)让学生在玩中辨别左右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本节课我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在玩中学,在乐某某。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

1、活动形式多样

本课中,我预设了很多活动,如找身体上分为左右的好朋友、遥控机器人、摆一摆文具并说一说、数一数、猜一猜,拿一拿;说说自己的邻居、拍手游戏、握握手等这些活动,有的活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活动是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有的活动是对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把动手和动脑通过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2、知识层层深入

分清左右的最好方法就是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因此在上课开始,我就问学生是怎样区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经常用右手做什么事?这样对学生原有知识起到了承接和巩固,之后由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扩展到身体上左某某,学生会发现有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腿右腿等。接着通过摆学具,在动手做中,进一步加深对身边左右的感知。随后,把左右延伸到身边,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左右是谁,这样范围以自己的左右手为圆心,逐渐地扩大到身边,并质疑:同一人为什么既说他是在左又说他在右边?从而体会到左右的相对性。最后通过和同桌拍手游戏及握手活动进一步感受到左右的相对性。可以说知识是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前一个环节的结论做为下一环节的基础,每一部分在学完知识后,都能利用活动及时巩固复习。

(四)课后感受不满意之处

整节虽然游戏活动不断,但在重难点之处感觉没把学生激发起来,突破不够。要能做到收放自如就好了。再有受时间的限制,没有机会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物体的位置,这方面对于本班学生来说也是个很大的难点。

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学生原有的经验不够一致,甚至差别很大,特别是组织学生用左手拍同桌的左手、右手拍右手时,少数学生在活动中处于旁观者的态度或是不能正确使用左右手做拍手活动,教师还需适时点拨、提醒、帮助他们,可请拍手游戏不顺利的组上台或任意组上台展示,能让学生从活动中安静下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从而突破难点,效果将会更好。

教学中真的是千变万化,有许多不可预料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敏锐的观察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及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方面是我今后努力的重点。

总之,对于本堂课的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去感悟知识,领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方法,感受到学习的价值。由于本节课以活动为载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的浓厚,学习的热情高涨,可以说是师生非常开心的"玩"了一节课。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一年级数学上册《左、右》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