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某某 第3节 地球的公转运动》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
张北一中 范某某
一、公转的基本特征
二、公转的地理意义
5.速度
1.公转的概念
2.方向
3.周期
4.轨道
6.黄赤交角
1.公转的概念: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公转。
2.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相同)
从北极上空向下俯视: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日公转。
从南极上空向下俯视:地球沿顺时针方向绕日公转。
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从北极俯视
从南极俯视
3.公转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地球公转一周360XXXXX所用的时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是地球上季节变化的周期
近日点
远日点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1月初
7月初
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4.地球公转轨道
近日点
7月初
1月初
远日点
地球
5.公转速度
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S1=S2)
近快远慢
速度:
最快
最慢
“近快得第一”
(1)概念:
(2)度数:
赤道面与黄道面(绕日公转轨道面)夹角
A
B
黄赤交角
23XXXXX26XXXXX(23.5XXXXX),即南北回归线度数
6.黄赤交角
(3)影响:
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思考:若无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会怎么变化?
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从A到A’为回归年=365天5时48分(一回归年)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春分3.21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 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 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 太阳直射
两
一
无
太阳直射点移动示意图
春分3.21
夏至6.22
秋分9.23
冬至12.22
春分3.21
A—B 太阳直射点在——半球,向——移动
B—C 太阳直射点在——半球,向——移动
C—D 太阳直射点在——半球,向——移动
D—A’ 太阳直射点在——半球,向——移动
北
北
北
南
南
南
南
北
公转轨道上四节气判定
冬至12.22
夏至6.22
春分3.21
秋分9.23
N
判断二分二至日的位置
1.先确定出地球公转方向;
2.在图中,过地心做地轴的垂线,即赤道;
3.做条直线连接左右两个球心;
4.如果直线指向北半球,为北半球夏某某;如果直线指向南半球,为北半球冬至日。
5.再根据二至日的位置和公转方向,确定春分日和秋分日。
左倾左某某,右倾右冬(从北半球上空看)
例1: 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太阳光在地球表面直射点的位置是:( )
A.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北移动
B.在北回归线上
C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
D.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
C
远日点
近日点
远日点
夏至6.22
0XXXXX
B
A
C
D
A
2. 右图中的曲线代表的是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在地球表面运动的轨迹。读图并回答:
(1) 当太阳直射点移至B点时节气为______
(___月___日),______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移至C点。
6
22
9月23
夏某某
夏至
冬至
春分
秋分
(2) ____日至____日太阳直射点南移, ____日至____日太阳直射赤道及其以北地区.
0XXXXX
B
A
C
D
A
(3)太阳直射点南移极限是___________ (纬度)。今天太阳直射点在 ____ 半球上。
0XXXXX
B
A
C
D
A
23.5XXXXXS
南
1、概念—
地球绕太阳的旋转运动
2、方向—
近似正圆的椭圆
近日点—
—速度较快
1月初
4、周期—
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轨道形状—
5、速度
远日点—
7月初
—速度较慢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
逆时针
南极上空—
顺时针
方向:
课堂小结
②五带变化
热带
北温带
南温带
北寒带
南寒带
有阳光直射
有极昼极夜
有极昼极夜
无阳光直射
无阳光直射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则回归线的度数变大,极圈的度数变小,那么地球上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范围将变大,热带与寒带的范围将变大,温带的范围将变小,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范围将扩大。
如果黄赤交角为0,即不存在黄赤交角,则太阳直射点永远在赤道上,不再南北移动,因此,四季更替现象将消失,各地将永远昼夜平分,各地的正午太阳太阳高度也不再变化。
黄赤交角与五带的范围
想一想
去年6月,赵亮的父母在“阳光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他感到很困惑,那天看房时,小院阳光充足哦,怎么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
活动:
什么是太阳高度?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表示昼夜状态。
因为地球是球体,太阳高度的分布由直射点的90XXXXX向四周减小,在昏线上为0XXXXX.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二分二至日随纬度分布图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变化
活动:
任一纬度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有什么
关系?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二分:
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
夏某某: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
按季节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
夏某某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
冬至日达最大值,夏某某最小值
回归线之间:
两次直射,离直射点越近,高度越大
按纬度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三)昼夜长短变化
1.昼弧、夜弧: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昼弧:指处在昼半球里的各纬线圈的弧长。
夜弧:指处在夜半球里的各纬线圈的弧长。
昼夜半球和晨昏线
昏线
晨线
晨线
昏线
结束
同一纬度 昼夜长短相同
(昼弧、夜弧的长短反映昼夜长短:如果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平分;如果昼弧大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如果昼弧小于夜弧,则昼短夜长)
昼长时数=昼弧度数XXXXX15XXXXX
夜长时数=夜弧度数XXXXX15XXXXX
1.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弧、夜弧比例或所跨经度计算
(2).利用日出、日落地方时推算
原因:任何时候正午12时都平分昼长。
公式: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夜长=24时-昼长
=│12 - 日出或日落地方时│XXXXX2
练习:某地地方时4时日出,求该地的昼长。
答案:16小时
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昼弧ABC变短夜弧CDA变长
说明同一纬度的昼长随直射点的移动(季节)而变化
直射北回归线时(夏至),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直射赤道时(春秋分),昼夜等长。直射南回归线时相反。
昼夜长短的变化
A1
B1
C1
昼夜长短的变化
A2
B2
C2
昼夜长短的变化
A3
B3
C3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
活动:
请归纳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晨昏线与光照图
侧视图
晨昏线与光照图
俯视图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越
往北白昼越长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越
往南白昼越短
昼短夜长,越
往北白昼越短
昼长夜短,越
往南白昼越长
绘出夏某某、冬至日、春秋分日昼长随纬度变化曲线:
66XXXXX34XXXXXN
66XXXXX34XXXXXS
90XXXXXS
90XXXXXN
0XXXXX
昼长(小时)
0
12
24
夏某某,南极圈内极夜,北极圈内极昼;从南极圈到北极圈,昼渐长
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昼长12小时)
冬至日,南极圈内极昼,北极圈内极夜;从南极圈到北极圈昼渐短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最长夜最短
昼最短夜最长
昼渐长夜渐短
昼长夜短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昼短夜长
北半球
昼渐长夜渐短
昼渐短夜
渐长
昼渐短夜渐长
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昼夜长短变化
扩展知识
1.太阳直射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
太阳直射南半球,越往南昼越长,夜越短。
2.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南半球反之。
3.南北半球相同纬度的昼长与夜长正好相反。
4.同一纬度地区,以6月22日(12月22日)对称的两个
日期,昼夜长短相同。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夏季是一年内白昼较长、太阳较高的季节。
冬季是一年内白昼较短、太阳较低的季节。
春秋两季是冬夏的过渡季节。
中纬度地区。
四季的产生
原因
季节表现
明显地区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3. 四季更替
A.天文四季:以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来划分四季;
B.气候四季:3、4、5月划为春季,以后每隔三个月划为一个季节。
C.我国天文四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D.西方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作四季的开始;比我国天文四季迟1个半月,但与实际气候变化更接近。
① 成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温带地区最分明)
② 四季的划分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四季的产生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五带的划分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活动:
五带划分的界线和依据分别是什么?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自转
公转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D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同一时刻随纬度变化
同一纬度随时间变化
五带
四季
小结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 如果黄赤交角缩小,则( ) A. 热带、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B. 热带、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缩小 C. 热带范围缩小,温带、寒带范围扩大 D. 热带范围扩大,温带、寒带范围缩小
课堂测验
A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2. 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180XXXXX经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 ) A. 12月29日12时5分 B. 12月30日11时55分 C. 12月30日12时5分 D. 12月31日12时5分
课堂测验
ACD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3. 读图回答:此时,正午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和纬度可能是( )①北纬23XXXXX26XXXXX和东经120XXXXX ②南纬23XXXXX26XXXXX和东经60XXXXX ③北纬23XXXXX26XXXXX和西经120XXXXX ④南纬23XXXXX26XXXXX和西经60XXXXX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课堂测验
C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4. 如果A点的区时是某日12时, B点的区时是( ) A. 当日6时 B. 当日15时 C. 当日18时 D. 当日24时
课堂测验
C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5. 如果A点的区时是某日12时, “北京时间”可能是( ) ①当日16时 ②当日18时 ③次日4时 ④当日12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课堂测验
C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6. 画图及填空:(1)在图中绘出晨(昏)线,并注明是晨线还是昏线。(2)这一天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_。 (3)图中A点的昼长是______小时,B点的季节是___季。 (4)用斜线绘出极夜的范围。(5)图中C、D两点所在的平面叫_____面,目前XXXXX角的度数 是______。
课堂测验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范某某 第3节 地球的公转运动》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