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张某某)(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整体解读 陇县中学 张某某提纲10年课改的经验与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思路
三. 2017版数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一、10年课改的经验与问题1. 基本经验
(1)一维目标:知识技能 → 三维目标: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 突出五大能力: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
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是思
考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
(3)课程内容增加了数学建模和统计
(4)课程结构增加了选择性
(5)教科书实现了特色与多样性
继承与发展(1) 内容主线不突出
(2)螺旋上升
(3)传统数学能力
(4)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现象
(5)学生负担
(6)选修与大学内容不接轨
(7)必修内容过多
(8)课程标准与高考不衔接
(9)“数学建模活动”没有课时保证
(10)课标文本
2.突出问题 修订与改正 (1) 内容主线不突出
模块设置意见较大,由“模块”组成课程结构影响数学科学体系,必修与必选模块内容需要调整;选修系列3和4中的大部分模块形同虚设。
(2)螺旋上升
总体设想很好,但有些联系紧密的数学内容切割在不同系列或模块中(如函数分设在必修1和必修4中,解析几何分设在必修2、选修系列2和选修系列4中)造成割裂和遗忘。
2.突出问题 (3)传统数学能力
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有所弱化。新的立体几何课程导致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普遍减弱。
(4)存在重技能轻素养现象
教师普遍肯定建模、探究、研究性学习在培养数学素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数学素养的重要性,但目前的评价方式还是停留在知识与技能上。
2.突出问题 (5)学生负担
造成学生负担重的原因:一是高考与《课标》要求存在较
大差距,特别提到递推数列问题;二是初高中衔接问题:学生的
知识技能储备不足,缺少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
(6)选修与大学内容不接轨
(7)必修内容过多
必修的五个模块属于拼盘式,必修1时间偏紧,练习巩固
时间不够,实际上普遍超时。
(8)课程标准与高考不衔接
课标对考试要求不明确、制约性差,考纲在高考中起更大的作用。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充分注意到“未来数学高考文理
不分科”。
为此,课程标准设置了“学业质量标准”、提出了“考试
命题建议”。
学业质量标准是数学内容标准与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有机
结合,是学生学习相 关内容后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是数学教科
书编写、教学与评价活动的指导性标准,也 是考试命题的依据
。将替代考纲。
(9)“数学建模活动”没有课时保证
(10)课标文本
表述太原则,在教学中用处不大,希望具体化和细化。
二.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思路背景 1. 教育部在2012年就组织了专家组,对2003年形成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广泛调查,形成了详实的调查报告,其中的经验和问题都是修订的重要依据。
365份职业未来的“被淘汰概率↓”(BBC)教育改革最迫切的命题:回应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教师角色精细化的国际趋向(澳大利亚)http://www.pride.ozeconomics.com/aboutpride.php
2.十八大提出、十九大进一步强调: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落实)立德树人 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了落实“十八大”提出的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2014年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文件,其中提到: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提出核心素养、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并且明确要求”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这个要求成为修订的重要原则。
背景 为了落实上述重要原则,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不仅要研制出高中阶段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什么,还要在数学内容的阐述中突出核心素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出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制定学业质量标准。
为了做好这个工作,教育部成立了专门研究核心素养的小组,于2016年9月13日公布了研究结果,将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且,基于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3个方面,提出6个条目18个具体指标。为此,课程标准把数学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与数学有关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为了具体表述高中数学核心素养,首先需要描述,通过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最终培养目标可以描述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因此,在本质上,这“三会”就是高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是超越具体数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为了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教材编写、数学教育研究、数学教育过程中有机地融入数学核心素养,课程标准需要把“三会”具体化,赋予内涵。数学的眼光是什么呢? 就是数学抽象。正因为有了数学抽象,就形成了数学的第一个基本特征”一般性”,使得数学能够揭示普遍规律。与数学抽象关系密切的是直观想象,因此在高中阶段,也把直观想象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要素提出。
数学的思维是什么呢? 就是逻辑推理。数学的发展依赖的是逻辑推理,通过逻辑推理得到数学的结论,也就是数学命题。正因为有了逻辑推理,就形成了数学的第二个基本特征”严谨性”。数学运算是逻辑推理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因此在高中阶段,也把数学运算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要素提出。
数学的语言是什么呢? 就是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在现代社会,几乎所有的学科在科学化的过程中都要使用数学的语言,主要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刻画研究对象的性质、关系和规律。正因为有了数学建模,就形成了数学的第三个基本特征”应用的广泛性”。而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数学语言,因此在高中阶段,也把数据分析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要素提出。数学课标修订思路 质量是教育永恒话题 教育质量核心——立德树人
? 以“知识为本”——“以人为本” ?
学会——会学 ?
知识——见识 ?
简单训练——理解——思维品质 教育质量直面时代特点 ?挑战:
? 什么是质量?
? 学(教)什么?
? 如何学(教)?
? 评价什么?如何评价? 教育质量直面时代特点 ? 人才培养、选拔趋势
? 高考
? 学科竞赛
? 科技活动——数学建模
? 大学先修课程三、2017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1.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
2.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3.高中数学课程的结构与内容
4.高中数学课程的主要变化目 录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1
(一)课程性质 / 1
(二)课程理念 / 2
二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4
(一)学科核心素养 / 4
(二)课程目标 / 8
三 、课程结构·····························9
(一)设计依据 / 9
(二)结构 / 9
(三)学分与选课 / 11
四 、课程内容·····························13
(一)必修课程 / 13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 36
(三)选修课程 / 50
五 、学业质量·····························74
(一)学业质量内涵 / 74
(二)学业质量水平 / 74
(三)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 /79
六 、实施建议·····························80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80
(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 88
(三)教材编写建议 / 90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 95
附录····································100
附录1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 / 100
附录2 教学与评价案例 / 107
教材教学考试课程标准
纲领性教学文件评价1.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性质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
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基于抽象结构,通过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构建等,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本质、关系和规律。
数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紧密关联。
数学不仅是运算和推理的工具,还是表达和交流的语言。
数学是自然学科的基础1.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性质
(2).数学在形成人的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和促进个 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探寻事物变化的规律,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1.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性质
(3).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主要课程,具有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共同基础,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成长需求,提供多样性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高中数学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自身学习创造条件。
1.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理念
(1).学生发展为本,立德树人,提升素养
高中数学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理念
(2).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主线,精选内容
数学主线,凸显数学的内在逻辑和思维方法;精选课程内容,注重数学文化渗透。
1.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理念
(3).把握数学本质,启发思考,改进教学
高中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本质。提供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不断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1.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理念
(4).重视过程评价,聚焦素养,提高质量
高中教学学习评价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关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业质量要求,促进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课程理念是依据课程性质制定的学科教学的宗旨与思想,具有鲜明的方向性-----指明怎么教数学的问题。2.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
数学学科的这些核心素养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内涵、学科价值、教育价值(育人目标)
能力与素养差异?——外显+内在
数学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
一、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二、通过教材编写落实核心素养
在数学教材编写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三、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四、通过评价考试落实核心素养
在学业质量标准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
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六个素养)。
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精神)3.高中数学课程的结构与内容 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突出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活动与数学探究活动四条主线,它们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 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 1.学分设置 必修课程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6学分,选修课程6学分。
2.课程定位
必修课程为学生发展提供共同基础,是高中毕业的数学 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要求,也是高考的内容要求。
选择性必修课程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也是高考的内容 要求。
选修课程为学生确定发展方向提供引导,为学生展示数 学才能提供平台,为学生发展数学兴趣提供选择,为大学 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学分与选课 3. 选课说明
如果学生以高中毕业为目标,可以只学习必修课程,参加高中毕业的数学学 业水平考试。
如果学生计划通过参加数学高考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必须学习必修课程和选 择性必修课程,参加数学高考。
如果学生在上述选择的基础上,还希望多学习一些数学课程,可以根据自身未来发展的需求选择选择性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在选修课程中可以选择某一 类课程,例如,A类课程的三个专题;也可以选择某类课程中的某个专题,例 如,E类大学先修课程中的微积分;还可以选择某些专题的组合,例如,D类课 程中的美与数学、C类课程中的社会调查与数据分析。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分别为预备知识、函
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与数学探
究活动。数学文化融入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共8学分144课时。
内容编写特点:以主题为单位,每个主题包涵三方面内容:
一、内容要求
二、教学提示
三、学业要求
必修课程包括五个主题,共8学分144课时。
预备知识:集合,常用逻辑用语,一元二次函数,
方程和不等式(19学时)
函数:函数概念与性质,幂函数、指数函数、
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函数综合应用(54学时)
几何与代数:平面向量及应用,复数,立体几何初步(44学时)
统计与概率:统计,概率(18学时)
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5学时
机动:4学时
选择性必修包括四个主题,课程共6学分108学时。
函数与应用:数列,一元函数导数及应用(30学时)
几何与代数: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44学时)
统计与概率:计数原理,统计与概率(26学时)
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4学时
机动:4学时
选修课程分为A,B,C,D,E五类。
A课程是部分理工类(数学、物理、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B课程是经济、社会(数理经济等)和部分理工类(化学、生物、机械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C课程是人文类(历史、语言等)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
D课程是体育、音乐、美术(艺术)类学生等可以选择的课程。
E课程(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设,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不同高等院校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增加内容:1. 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 ;
2.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
3. 统计与概率 (样本空间、伯努利模
型、误差模型) (8)增加初高中过渡设置了“预备知识”主题。
本主题以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为主要载体,结合集合、常用逻辑用语、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等内容的学习,为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作学习心理、学习方式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学习普通高中数学新课标明确以下问题:1、什么是核心素养?
2、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
3、数学核心素养有几要素,它们关系如何?
4、怎么落实核心素养?5、怎么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6、新修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有哪些变化?(课程结构、内容、定位、删除、评价方式)
7、教师在实施课程标准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谢谢![文章尾部最后5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张某某)(1)》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