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坐》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老木瓜干”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0 06:28:59 举报文档

以下为《《侍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课 题: 子路曾某某冉某某公西华侍坐

授课人: 张某某

子路曾某某冉某某公西华侍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结合孔子问志,分析孔子形象及其教育艺术;

二、通过弟子言志,总结每位弟子的性格特征;

三、分析孔子评志,了解儒家“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

【教学重点】

从四名弟子的言行中总结其不同的性格特征;

2、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孔子为何“哂由”、“与点”。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教授法、讨论法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进入情境,分角色朗读,分角色翻译,师生共同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弟子的治国理念。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北宋开国宰相赵某某说过一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我们在初中时就学过《论语十则》,在上一节课里,我们又学习了《论语》中的另一名篇《子路、曾某某、冉某某、公西华侍坐》。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的课堂。(板书课题)

(二)回顾旧知

1、孔子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_*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

2、《论语》有关知识: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孔子的弟子们编纂而成。孔子及其弟子的这些谈话,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某某《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3、文章结构思路:

第一环节: 孔子问志

第二环节: 弟子言志

第三环节: 孔子评志。

(三)进入新课

一、孔子问志

1、原文中哪句话体现了孔子问志?(学生回答)

2、分析孔子形象,体会孔子的教育艺术

(1)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2)了解学生;

(3)启发引导,循循善诱。

二、弟子言志:

结合四位弟子的志向,总结每位弟子的性格特征。

(四个小组讨论,每小组分析一位弟子,讨论结束后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结果)

弟子

人物性格



子路

有理想有抱负,充满自信;鲁莽、轻率



冉某某

性格谦虚、谨慎



公西华

说话委婉,娴于辞令



曾某某

谦恭有礼,性格从容洒脱



 三、孔子评志

1、简析孔子对四弟子述志的态度,

(1)对子路:孔子赞赏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但他认为子路的谈话的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孔子“哂之”。

(2)对冉某某:孔子当时没有评点,在回答曾某某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可见孔子对于冉某某是满意的。孔子赞之。

(3)对公西华: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某某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孔某某为公西华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的能力,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孔子惜之。

(4)对曾某某:孔子与之。

2、小组讨论:孔子为什么“与点”呢?

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图中的景象社会安定、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_**。曾某某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所以“与点”!

课堂小结

 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具体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共同思想。

五、板书设计 侍坐

曾某某之志 沂水春风图 和谐社会

大同世界

孔子之志 礼乐治国

六、作业布置

“人无志则不立”。比照孔老师的学生,身为学生的你们,有什么样的人生规划,请同学们以“志向”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小作文。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侍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