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五第二节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教学设计
陈某某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获取有效信息,描述或是阐述事物的发展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升。因而授课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分层次设计教学问题,把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落实在教学的细微之处,使学生在自主展示中建立信心,在合作探究中激发新思想。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荷兰资本主义发展及特点,认识荷兰作为“海上马车夫”对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 了解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理解海外活动对英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意义。 认识资本主义的扩张性和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西欧国家对世界的争夺,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概括早期殖民活动的方式和特点。 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分析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进步作用和负面影响。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市场争夺。 注意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殖民掠夺的罪恶和人类文明联系加强等几个角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索历史问题。学习中加强同学间的交流,针对殖民问题进行讨论,学会搜集历史证据来说明自己所持的观点。比较、概括和阐释荷兰和英国发展的特点和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资本主义对外殖民,用资本主义的标准来指引人类历史发展方向,忽视了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文化观,注意汲取各国文化的优秀成分。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争夺世界市场的斗争,不可忽视其中的罪恶活动及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认识殖民霸权地位变化是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不紧跟时代发展方向就要为历史所淘汰,培养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英国的崛起。2.西欧国家进行的殖民霸权的争夺。
2、教学难点:殖民霸权变化的原因与资本主义发展间的关系。
3、突破方法:以体系呈现教学来引导学生阅读并记忆教科书的有关内容,用层进式教学法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使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并在本节课提供的文本资料的基础之上形成对历史和现实的独立认知。
四、教学方式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分析法,归纳法与探究法等。
2、辅助手段:充分运用文字记载及有关图片、文物资料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力争做到论从史某某,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展示教学设计,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使教学活动进一步开展。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多媒体教室设备。
(2)有关的历史文字资料、历史地图和视频资料。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里有人惊喜疯狂,有人悲惨异常。有人笑了,有人急了,有人哭了。大家根据预习的内容,想一想是谁笑?谁急?谁哭呢?
设计目的: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和检测学生的预习内容,引领学生进入本节的内容?
回答:葡、西笑,荷、英、法急,殖民地人民哭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内容。
(板书)第六课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板书)一、殖民扩张的过程
(一)葡、西的扩张
1、根据所学知识,葡西率先扩张的原因 (联系上节内容,简要回答)
2、葡西扩张的过程
幻灯片呈现下图,回答葡西扩张的区域特点
设计目的:直观了解和掌握葡西殖民扩张的区域特点
3、葡西衰落的原因:
播放材料:葡萄牙、西班牙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金银财富,但是他们没有把这些财富变成资本而是用于上层贵族的享乐,结果慢慢走向了落后。
设计目的:阅读材料,回答葡西衰落的原因。提升阅读理解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崛起
1、崛起的条件
问题设计:阅读教材P86,根据幻灯片提示的角度(地理、政治、经济、客观),简要概括荷兰崛起的条件。
设计目的:提高学生阅读和疏理教材的能力,养成基本的历史思维方式,学会全面的分析问题。
2、崛起的过程和体现:用多媒体播放《大国崛起——荷兰》片段,学生观看后,用扼要的语言概括崛起的区域覆盖和海上马车夫的体现?
设计目的:用视频直接、形象,印象深刻,便于学生掌握。(体现多和广)
同学们刚刚我们学习了荷兰的殖民活动,现在大家来归纳一下它的基本知识线索?
提示归纳:(根据“纲要信号”理论用多媒体展示)
地理位置:优越;大西洋沿岸、两条内陆河
荷兰的崛起 政治因素:摆脱统治、赢得独立
海上马车夫 经济因素: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
客观条件: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殖民方式:建立殖民地和殖民据点
荷兰的殖民活动 非洲:好望角
亚洲:马六甲、台湾
美洲:新阿姆斯特丹
3、荷兰的衰落的标志及原因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荷兰衰落的主要原因?
荷兰及其东***的权威是建立在商业霸权之上的。XXXXXXXXXX但是,以贸易为灵魂,而不是以生产为核心,使荷兰从世界贸易中汇集的庞大的商业资本,脱离工业生产,孤立地甚至是畸形地发展。荷兰因此成为工业革命浪潮中的落伍者,它以及它的东***一度拥有的繁华岁月消逝在历史的烟云中。
——《荷兰东***与荷兰商业霸权的确立》
设计目的:阅读理解能力,并能以此分析实质问题。工业资本优越于商业资本。
过渡: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商业殖民帝国,但很快被它的邻国英国取而代之。
(二)日不落帝国”
1、英国的崛起
问题设计:阅读教材P87,根据幻灯片提示的角度(地理、政策、经济、制度、军事),简要概括英国崛起的条件。
设计目的:提高学生阅读和疏理教材的能力,培养基本的历史思维方式,学会全面的分析问题。
重难点突破:重商主义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知识链接,厘清重商主义的含义、措施和作用。
设计目的:理解重要概念,全面、辩证的分析重商主义。
引发思考:同时期,中英都是封建政府,为什么中国是重农抑商而英国是重商主义?留给学生课下作业,查阅资料,分析解决。
设计目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用对比的角度学习历史,理解历史,学会对比分析和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
2、英国的海上殖民霸权的过程
学生阅读教材,梳理出英国崛起称霸的过程
设计目的:提升学生的阅读浏览,快速捕获和梳理信息的能力。
(用多媒体展示)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过程。
①1588年,“无敌舰队”之战,打败西班牙,英国开始确立殖民霸权;
②成立垄断性***,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在印度和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殖民据点。
③17世纪中后期三次英荷战争,打败荷兰。并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殖民地,改名为纽约。进一步确立了殖民霸权;
④18世纪中期,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在北美,夺取法国手中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在印度,扩大殖民势力最终确立了殖民霸权。
问题探究: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英国之所以能在长期争霸中战胜人口3倍于己的法国,原因有哪些?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分析说明。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运用迁移所学知识,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历史术语表达能力和历史逻辑思维能力。
幻灯片展示材料:
实行内阁制和近代议会制度,拥有相对于法国的体制优势是其一;
工业生产以纺织品及金属制品为主,比法国擅长生产的奢侈品更实用是其二;
专注于海外经营、一心称霸海上,并为此打造了世界第一的海军,比在陆权和海权之间首鼠两端的法国战略更明晰是其三;
其四,英国对新教徒移往殖民地持放任态度,并通过圈地运动转移大量农业人口,使之加入英属北美殖民地“储蓄”的200万居民中,成为战时可用的人力,而法国却严禁新教徒移民,法国农民留恋故土不愿远徙海外,也使得法属北美殖民地人口稀少,守军更少,易被攻占。
设计目的:通过材料,进一步补充英法战争中,英国取胜的原因?提示:战略、宗教政策等。
最后,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幻灯片展示地图:
设计目的:直观感受英国为什么是日不落帝国,殖民地范围之广。
幻灯片展示文字材料:
英国经济学家曾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学生读材料,回答日不落帝国确立后的影响有哪些?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语言概括的能力,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课本,请同学们把教材的第二目知识点梳理一下。如图示所示:
提示归纳:(根据“纲要信号”理论用多媒体展示)
地理位置:大西洋沿岸、独天独厚。
英国的崛起 政治因素: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经济因素:资本主义手工业繁荣
“日不落帝国” 军事因素:海军力量强大
1588年开始树立海上殖民霸权
英国的海上殖民霸权 英荷战争,进一步巩固霸权。
七年英法战争,打败法国。最终树立霸权
教师知识过渡:在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方式呢?。
(板书)二、殖民扩张的方式
通过以下材料,由学生进行概括说明。 (说出野蛮掠夺、残酷屠杀、贩卖黑奴等)
1、我(克莱武)出入于只为我自己敞开的金库,两手抓满了金银珠宝XXXXXXXXXX此刻,我对我自己那时的节制大为惊讶。(教师克莱武的经历)
2、西班牙征服者用最残酷的死刑和武力胁迫当地土著皈依基督教,并接受西班牙国王的统治,拒不服从者,立刻被屠杀。安的列斯岛原有三百万印第安人,1514年减至14000人,最后只剩下200人。英国议会甚至厚颜无耻地宣布:杀戮印第安人和剥头盖骨是“上帝和自然赋予的手段”。大量屠杀的结果是,原本3000万的印第安人在全世界人口暴增的时候,几乎被屠杀到了灭绝的边缘。
3、三角贸易
问题探究:学生试着分析贩卖黑奴的影响。
提示:①使非洲精壮劳动力减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今天的落后。 ②给欧洲带来了巨额财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为美洲殖民地的开发提供了大批廉价劳动力等等。
设计目的:训练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三、殖民扩张的影响
幻灯片展示材料,学生阅读材料,根据材料回答殖民扩张的影响有哪些?
1、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屠杀、被奴役和被埋葬于某某,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资本论》
2、“第一次国际分工已大规模地完成,世界正在成为一个经济单位。南北美洲和东欧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并愈益倾全力于工业生产。”
“英国教育创造了一个熟悉外国的语言和文化、接受自由主义的、理性的思想意识的印度人的新阶级XXXXX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来攻击英国的统治,XXXXX最终导致了印度的独立。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提示:对殖民地的影响:殖民者掠夺巨额的财富,奴役、贩卖甚至大规模屠杀殖民地人民,给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对殖民国家的影响:殖民扩张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对世界的影响: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推动主流文明的传播和世界的整体发展;推动世界一体化进程。
设计目的:锻炼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辩证的历史的看待问题,试着运用全球化史观和文明史观看待历史问题。
过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过去,人类文明的进步中曾经付出过惨痛的、灭绝人性的代价;在今天我们人类文明的进步该如何实现呢?我想我们的两位国家领导人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作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第一次向外界清晰明确地用“和平崛起”的概念为未来的中国作出角色定位。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主旨演讲,提出摒弃你输我赢旧思维,树立共赢新理念。
升华:只有和平中发展,共赢中进步,人类的文明才会更进一步。
回顾这节的内容,我们对大国崛起有什么启示呢?学生合作探究。
提示:1、坚持和平崛起,坚定维护世界和平
2、善于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为发展寻找机遇
3、强国林立,树立竞争意识是立于不败的信条
4、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是一个民族崛起的信号
XXXXXXXXXX
巩固训练
1、某一时期,从澳门出发国际贸易航线有:澳门——马六甲(马来西亚)——果阿(印度)——里斯奉(葡萄牙);澳门——长崎(日本);澳门——马尼拉(菲律宾)——阿卡普尔科(墨西哥)。这一时期最早是
A.13世纪 B.14世纪 C.15世纪 D.16世纪
2、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因其思想不见容于当道,被迫流亡他国。1631年,他称旅居的城市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他问道,“要找到世人所可能希冀的各种货物和珍奇物品,这世上还有哪个地方比这个城市更让人如愿?”由此可知,当时笛卡尔流亡于( )
A.意大利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3、美国纽约是世界著名城市,在历史上其名称几经变化:1626年之后叫“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1674年之后叫纽约市(City of New York)。这样变化是因为( )
A.“无敌舰队”的覆灭 B.“航海条例”引发战争的结果
C.英法七年战争结束 D.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六、教学反思
进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的教学,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一些教学目标较好的达成,完成了教学任务,但通过查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发现,还存在诸多不足。现进行梳理如下:一、自认为做得较好的方面
(1)在讲授本节课的知识时,注意前后相连,这也是这节课的内容决定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对于本单元的内容有一个较为宏观和完整的认识,明晰其中的内在联系,方便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2)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一些知识进行纠偏,同时,注重问题教学,让问题引领学生思维,遍及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层层深入,利于学生的历史思维的养成,同时,也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3)注重地图在本节课的运用,历史与地理结合,让学生对于早期的殖民扩张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
(4)对学生的获取和整合信息、概括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培养和训练。
教学设计比较完整,符合目前阶段的学生的认知现状。
教学素材较为丰富,有视频、文本和地图相结合。
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对我们的现在的思考和启示。
注重对历史概念的解读,如重商主义,通过教材小字部分的内容的解读,实现对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9)注重中西对比,给学生布置作业,同时中西封建政府,为何英国出现了重商主义,我们当时中国确是重农抑商。
二、不足之处
(1)学生的课堂氛围不够活跃,不能够积极地回答问题,在调动学生情绪方面方法和手段还不够。
(2)对学生的评价较为单一,语言较为贫乏,不能够很好地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3)板书缺少,没有给学生一个完整、清晰的板书体系。
(4)教学用语还不够生动,语调较为单一,没有实现激情四射的课堂。
(5)课堂追问的价值不够,可以引发学生更深刻的思考,更广泛的联系。
(6)课堂训练较为简单,课堂总结不够出彩,没有实现精彩的总结。
(7)课堂活动较为单一,多是简单的问答方式,没有其他活动。
(8)课堂时间的分配不合理,总体出现在前松后紧。
(9)给学生阅读的时间较为紧张
(10)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与引导不够,且没有等学生完全回答完就打断了学生。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