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边默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教学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取得成功的原因和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草船借箭》。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知道草船借箭的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结果是(周瑜长叹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起因和结果截然不同,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使周瑜自叹不如的?
2、那么,看到这如期而至的十万支某某,周瑜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说,出示此句)
(1)先自己读一读,指名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师点评)
(2)指导朗读。
3、课文是怎么描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诸葛亮和周瑜语言、神态、动作的词句,然后反复的读。(出示自学提示)
二、学习课文
(一)感受人物形象
1、把你对周瑜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的认识写在书上。
2、汇报。(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周瑜?你还从哪些地方了解到一个怎样的周瑜?)
3、现在同学们一眼就看穿了周瑜正在陷害诸葛亮,那么,诸葛亮他本人知道周瑜在陷害他吗?(指名说,师出示诸葛亮说的话)
4、小结: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诸葛亮一下子就看穿了周瑜的诡计,同时还在极短的时间内想好了对策,这可真是“神机妙算”。(指读)从中你又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指名说,师点评)
5、指导朗读。(分角色读诸葛亮和周瑜说的话)
(1)同桌对读。
(2)指名读(师点评)
(二)感受“大雾漫天”的情景。
1、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画出来,用心体会体会。
2、汇报。(出示句子“这时候……”)
(1)你能读出什么?
(2)你还读出了什么?
3、看到这场大雾的诸葛亮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找出有关句子读)
4、大雾漫天只是借箭成功的一个原因,那么,除了大雾造成曹操不敢出兵的原因外,还有其他什么原因?(边读边找出相关句)
汇报(叫船上的士兵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师点评。
5、诸葛亮在借箭过程中还做了哪些安排?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汇报交流:(1)“二十条船用绳索连起来。”
(2)“把船逼近曹军水寨,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大声擂鼓呐喊。”
6、观看“草船借箭”经过视频,再次感受诸葛亮的胸有成竹、运筹帷幄的气魄。
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纵观全文,想一想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指名说,师板书:通天文、知人心、晓地理)
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诸葛亮说什么?(自由说,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
1、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某某。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背诵;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要求学生课后把这首诗抄下来,背熟。
2、《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同学们有机会一定去读一读这部名著,从古典文学中吸取丰富的营养。
【反思】
这节课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抓住“从哪里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条主线来展开教学,重点突出,能让学生通过读、思、议、说来体会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但是,教师的点拨、点评不到位,评价总结没有起到引领推动作用,另外,高段的语文教学,我在帮助学生建立人物的文学形象上做得还不够好,对教材挖掘的高度、宽度、深度还不够需要今后努力。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草船借箭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