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 阙慧楠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在读文的过程中,通过批注、关注细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使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构建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语文核心素养。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应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在读文的过程中,通过批注、关注细节、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使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构建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语文核心素养。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应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明确单元学习要点,了解单元学习方法
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第五组课文
指名读92页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题是“父母之爱”以及学习要点。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结合课题,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点拨:许多文章题目本身就已经高度概括了主要内容,把题目扩展开,就容易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3、交流阅读感受
预设:父亲很爱儿子、父亲遵守承诺、父亲有责任感。
儿子很勇敢,儿子遇事沉着冷静……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对这对父子作出了评价,你们找到了吗?(了不起)让我们静下来来默读课文,感受一下作者为什么说他们了不起。
三、默读课文,丰富感受
读文之前,我们回顾一下单元学习方法提示,抓住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去感受人物的了不起。
(一)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从语言描写中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出示句子: “谁愿意帮助我?”
???????????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这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这三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可父亲说这三句时,心情一样吗?同桌分角色朗读对话。
师引读:当有好心人上前来劝阻父亲,他双眼直直的望着这些好心人,恳求道:
???????????????????[生:谁愿意帮助我?]
师:当消防队长走到父亲的面前阻挡,请他离开。他急切地问: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当警察走过来要父亲马上回家,他生气又坚定地问: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小结:同学们,我们读书就得这样,不仅要以读者的身份去读,还要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读,不仅要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
2、从动作描写看父亲的了不起。
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对比:他连续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点拨:课文用了逗号,罗列出时间的进程,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漫长。
?师小结:让我们有感情再读这句话,读出父亲的执著、坚定。
3、从外貌描写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出示句子: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师:多么了不起的父亲。为了儿子绝不放弃,只因他曾经对儿子承诺过——
出示: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4、师:带着你的感受,我们再来读读第12自然段。
(二)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1、出示句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体会儿子的坚强勇敢)
引导想象:
废墟底下,没有( ),没有( )只有( ),只有( )。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起来读读课文的结尾。
五、拓展阅读,揭示主旨
快速浏览阅读材料《奇迹的名字叫父亲》,交流阅读感受。
2、师总结: 1948年。1994年。二个不同的年份。
地震中。大西洋上。两个不同的场合。
相同的是都是关于父爱的故事。
有位作家曾这么写道:“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
让我们永远记住——父爱如山!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坚韧不拔、恪守诺言、有责任感
了不起
子:坚强勇敢、沉着冷静、先人后己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