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渔歌子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渔歌子》教学反思
《渔歌子》是唐朝词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意境很美,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桃花,青笠绿蓑,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不仅要理解词句意思,而且要展开想象,进入诗词所描绘的意境,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体会写作意图,从而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学主要分三个环节:一、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的意思。二、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三、品析“渔翁”形象,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首词浅显易懂,学生的理解没有遇到什么障碍。在想象画面这个环节,我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写景的词语进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如诗如画的春景图。美丽的西塞山、展翅飞翔的白鹭、艳丽的桃花、清澈的流水、肥美的鳜鱼、微风拂面、春雨如丝……清新宜人的画卷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学生的脸上洋溢着陶醉的表情——他们显然已经享受到文字带来的美感。接着,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在画面中的“人”。学生抓住“斜风细雨不须归”体会到他的悠闲自在,我还补充了作者的背景资料:时局动荡、官场黑暗、退隐江湖、寄情山水,学完诗我又出示张志和哥哥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让学生和《渔歌子》对比起来读,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作者向往自由、热爱自然的思想。学生的朗读与背诵明显更有感情了。最后,我将这首词和柳宗元的《江某某》对比起来学习。学生通过比较,更能体会《渔歌子》那种悠然自得的乐趣。这样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重组,丰富了课程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不足之处:1、生字我是布置学生在家里预习的,课堂上,我对生字的书写还指导得不够到位;2、如果课堂上能让学生把诗的画面画出来,课堂会更加生动有趣。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渔歌子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