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学设计

本文由用户“feng_lxf_wenjing”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0 09:59:29 举报文档

以下为《《江南》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江南》教学设计

华兴小学 刘某某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渗透和谐的价值观   

3.初步认识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体现爱学习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策略:让学生当小老师,形成生生互动,引导学生互帮互学,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和合作。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去过江南吗?你去过江南的哪些地方?

2.过渡: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课件出示风光短片:欣赏美丽的江南景色。 

3.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4.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谈话,分享快乐。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学生观看,增加感性认识。】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学习“江”。   

(1)导学:谁来说说这是几拼音节?怎么拼读? 相机出示课件内容。  

(2)引导学生明确这是三拼音节,然后练习拼读,最后在班内展示拼读。   

(3)导学: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字?   

(4)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的好办法。  加一加:氵+工=江。   字谜:工人在水边——江。   换一换:“红”的部首换成“氵”就是江。   

(5)在电视上或班级的点名册上认识“江”。   

(6)导学:我们来看看这个字是怎么演变的。课件出示“江”字的演变过程。学生对“江”字有了更多的了解。

(7)引导学生扩词并说一句话。 

2.学习“南”。   

(1)提出自学要求:先读准字音,然后看清字形,再想一想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2)学生按要求一步一步地自学“南”。   

(3)交流自学情况。重点交流识记方法。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借助媒体,初读感知   

1.导学:下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古诗范读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倾听。)   

2.导学: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贴图片。   

3.导学: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   

4.感知内容。   

(1)过渡:作者是怎么写江南的荷花的呢?

(2)导学:借助拼音把《江南》这首诗读正确,读通顺。

【设计意图: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留给学生自由选择的空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四、发现规律,集中识字   

1.字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采、莲、鱼、东、可、西、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   

谜语:

(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   

(2)大丁遇小口。(可)   

3.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卡片并组词。

【设计意图:加强语言的感受和积累,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五、示范引领,自主写字   

1.白板演示课件:“可、东、西”三个字的书写过程,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可”的最后一笔是竖钩。)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板书设计: 江南(采莲诗)

西 东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江南》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