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囚绿记》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囚绿记》教学反思
《囚绿记》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自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全文围绕“绿”展开思路,讲述了作者与常青藤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暗含自己和国家人民的苦难命运,用“绿”来象征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一个“绿”字为线索,贯穿几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借用描写绿的诗句,让学生明白绿色的含义:生机生命。
二、快速浏览 析结构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回答问题。
1、作者为何要囚绿呢?
2、囚绿之后又做了什么?
以这两个问题来理清文章的发展脉络,让学生回归课文,寻求答案。
三、细读课文 品情感
1、作者爱绿却又囚绿,之后又释绿,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其实都源于作者对这一株常春藤的喜爱,那作者对它的情感从头到尾都是喜欢的吗?如果不是,那么请同学们在文中抓住直接抒情或者具有情感倾向的关键句,品味不同阶段作者对绿的情感变化。可以和同桌或者小组的成员进行交流。
注重对散文句子的赏析,品味作者的情感。
四、精读课文 解“绿”意
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释放这一株常春藤的?
卢沟桥事变发生时,北平处于烽烟四逼当中。
请大家结合绿色的特点及时代背景来进行思考。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探讨绿色的深刻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
五、拓展比较
比较高尔基“海燕”与本文的异同。
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迁移学生,拓展阅读,更加深入掌握本课的深刻内涵。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状物类散文,对“绿”这一美事物的赏析应该更加注重。文中有很多关于常春藤的形态、生长状态的描写,这些句子都是写景的妙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但是在我的课堂中,对这一部分的赏析不够重视。
散文的语言是美的,语文课堂也不应该是无声课堂,学生的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课堂中应该组织学生的朗读活动。我的课堂中,虽有组织学生的朗读,但是形式不够丰富,方法指导没有落在实处,也没有进行范读,引领学生的朗读活动。
本文的写作背景较为特殊,是在卢沟桥事件后,当时的社会处于战乱当中,作者写这篇文章是有当时的一个社会意义的,但是这个事件距离学生的生活体验较远,学生通过写作背景来掌握文章主旨较为困难,局限性大。在讲课当中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坚持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从学生切身实际出发,来多方面更换立场角度思考,才能真正设计出优秀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教案,提高课堂的教学成效。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囚绿记》教学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