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

本文由用户“葵灰”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9 03:59:13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故都的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郁达夫

故都的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

秋天,一个充满魅力的季节,不同的人对秋天有不同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以同桌为单位讨论划分文章脉络。

开头(1-2) 向往之情

主体(3-12) 赞美之情

结尾(13-14) 眷恋之情

思考:

作者在三个部分主要通过哪些景物来写故都的秋的。

明确:

破屋秋色、

街头落蕊、

室内鸣蝉、

桥头秋雨、

庭院秋果。

赏析:

作者欣赏的景有什么特殊之处?这些景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默读文章3-12段

作者眼中的房子是“破屋”;牵牛花的颜色蓝色或白色最佳;草“疏落”“尖细且长”。共同点:清、静、悲凉。

讨论

北平艳丽的景物很多,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景来写?

明确:“破屋”更有沧桑感,更能够契合故都的文化底蕴;品味浓茶更是品味故都德深沉历史;赏淡色的花更能突出故都秋的悲凉;零落的草是故都当下的命运写照。这些景都是作者心境的真实写照。

思考:

这些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体现作何情感的?

明确: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对故都的眷恋之情。

文章结尾为何还要写南国之秋?

明确:为了与北国之秋形成对比,突出北国之秋的悲凉,更突出作者悲凉的心境,表达自己对故都的眷恋之情。

探究:

作者为什么会把秋景看得如此的“清、静与悲凉”?

明确: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连年战乱,民生凋敝,这篇散文中充分的体现了旧社会时期由于连年的战乱,作者身为读书人居无定,食有忧的状况,由景入情的深入秋之“悲凉”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故都的眷恋之情。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那是一幅水彩画,美丽而落寞;是一支钢琴曲,婉转而忧伤;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完美交融。

作业:选取文中你最感兴趣的一幅景色,展开自己的联想,写成一首小诗歌,150字以内。[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故都的秋》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