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教案

本文由用户“xuxule1”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1 21:58:56 举报文档

以下为《《画杨桃》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画杨桃》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主要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就能终生受益。

三、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一个简单的画矩形的小游戏导入,拿出一张矩形纸以一定的角度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画下来,交流讨论

1.介绍杨桃。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介绍:杨桃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大多数有5条棱。在我国华南地区经常能见到这种果实。

2.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

二、合作研读

1.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通过记叙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说明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告诉了我们一切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

2.默读课文的1-2自然段,思考:

(1)你是怎么理解“想当然”?列举“想当然”的事例。

想当然: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

(2) 你是怎么理解“叮嘱”的,作者父亲的叮嘱是什么?

叮嘱:叮咛,再三嘱咐。

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3)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是什么?

A.作者坐的位置。 B.老老实实地遵从了父亲的叮嘱。

(4)我画完以后是什么样的心情?

自信。

3.默读课文的3-6自然段,思考:

(1)“我”把这幅画交上去时,同学们是怎样的反应呢?说明同学们对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

几个同学哈哈大笑起来。 嘲笑。

(2)“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时,老师是怎样做的?

老师则通过“看、坐、审视”等一系列动作,从“我”的角度去观察实物。

4.默读课文的7-17自然段,思考:

(1)找出同学态度的变化的句子,注意朗读时的语气。

“不像!”

“像五角星!”

“不……像。”

“像……五……五角星。”

前一段对话回答得很简单,很干脆,很坚定,同学们还在嘲笑;后一段对话里有很多省略号,同学们的语气支支吾吾、吞吞吐吐。

(2)“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为什么变得严肃呢?

因为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同学们却说“不像”,引起了他的沉思。

(3)想象说话。

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座位上看杨桃,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到怎样的结果?

5.默读课文的6、7自然段,思考:

老师在教育同学们之后神情变得“和颜悦色”,是为什么?

老师在教育同学们之后神情变得“和颜悦色”,是因为他发现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了。

三、合作研读最后一自然段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成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教育我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实事求是。

3.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四、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感想

总结: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理解程度上没有达到课程的要求,接收知识的能力了逻辑思维能力有所欠缺,内容设计的过于丰富,在课程的开始,导入新课的不够明确,有重复教学的现象,导致课堂时间有些紧张。在高效课堂的学习上,没有做好,学生的自主交流的方面还需要进步改善,将时间交给学生,老师起引导作用。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画杨桃》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