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万某某浮力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浮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_**学 万某某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浮力》一直以来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如何在教学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笔者认为需要从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入手。如果学生从实验探究中认识到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深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等无关,就不难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了。因此,笔者对教材的顺序做了些改动。第一课时认识浮力以及主体参与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顺利成章推出阿基米德原理公式以及推导公式,为浮力的利用埋下伏笔。第二课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就简单多了。这样由浅入深,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为理性认识,符合认知规律。本课时的重点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难点是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的关系。
二、学生现状
浮力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根据生活中的现象得到的一些结论是片面的。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观点,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寻找真理。另外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总体来说比较差,做学生实验探究有点不现实。因此,浮力设计主要采用连续的动态的演示实验,在教师边引导,学生边思考,边参与到演示实验探究活动中来,最后教师和学生分析归纳实验获得的数据,用定量的数据总结定性的物理规律,可以降低学习难度,同时提高学习主动性来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探究,定性认识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定量认识和总结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2、学习使用探究学常用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揭示隐藏的物理规律,纠正一些片面的认识,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实践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器材的选择,向学生展示物理器材就在生活中,物理实验器材可以在生活中任我选择,为我所用,物理实验就在身边。
四、教学器材:500ml的烧杯(三个),盐(一包),生鸡蛋(一个),乒乓球(橙色的,一个),橡皮泥(一盒),石块(一块),细线(一根),弹簧测力计(两个),溢水杯(一个),铁、铝圆柱体(两个,外型完全相同)实心圆柱体(一个,可在里面加减实心铁芯改变质量),接水杯(带拎环,一个),水(充足),浮力PPT
五、教学设计:
1、感受浮力
①PPT播放动态视频:轮船能浮在水面,天鹅也能浮在水面,氢气球和热气球浮在空中,提出为什么?
②演示实验动态展示:乒乓球从水中升起,同一个鸡蛋投入相同量的清水、盐水、浓盐水中分别下沉、浮在盐水中(浸没)、浮在盐水中(漂浮),提出为什么?
③学生游泳体验汇报:人体在水中游泳时的感受。
在经历三个环节的感受中,提出浮力概念。
④从以上事例中选择了轮船、天鹅、乒乓球、氢气球进行学生分组对四个事例受力分析,师生总结物体受到浮力的方向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⑤学生例举些例子说明物体受到浮力作用,在例举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一个见识: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的,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错误的。
⑥演示实验动态纠错: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也受浮力,同时介绍测浮力的方法:称重法:F浮=G-F。
2、猜想浮力
①演示实验动态展示:同一块橡皮泥分别以实心和空心的投入水中, 分别出现沉入水底和浮于水面的情景;同一个鸡蛋分别放入清水和浓盐水中,分别出现沉入水底和浮于浓盐水面的情景。
②根据演示实验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来一一攻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种理念,本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最后通过比较、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有关浮力的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思路、设计实验等能力,并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放开思维,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文章尾部最后300字内容到此结束,中间部分内容请查看底下的图片预览]
以上为《万某某浮力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