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解决“写两个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之间的分数”的研究报告李某某

本文由用户“zhm200002009”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4 13:12:11 举报文档

以下为《引导学生解决“写两个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之间的分数”的研究报告李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引导学生解决“写两个和之间的分数”的研究报告

为确保中午校园安静,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我所在小学安排老师中午轮流值班,在一个夏日炎炎的中午,学生吃完午餐回到教室午休、作业、或者阅读。今天轮到我中午值班,在巡视学生休息情况的过程中,当我经过五年级教室门口时,发现学生都在讨论什么,讨论的有些激烈,部分学生看到我时,意识到他们违反学校规定——中午需要安静这一条了,部分学生的安静带动全班学生很快安静下来,我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巡视学生为什么喧哗,他们手头到底在干什么?

当我经过一位女生座位旁时,女孩轻声的问道:“老师,我们《学习之友》上有道题我不会做,老师能讲一下吗?”这时,我才明白学生为什么喧哗,原来他们在讨论“写两个和之间的分数”这道数学问题。此时,我想到《论语XXXXX述而》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这句话,其意思主要说的是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我受到启发,同学们既然有了主动思考意欲达到问题解决的内在动机,那么,我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启发他们自己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

小学随着年级的升高,出题人在描述一个数学问题时,表述题目的词句往往逐步抽象化。然而,小学五年级学生抽象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解决问题还需要借助直观教具。要解决“写两个和之间的分数”这一数学问题,需要启发引导学生转换思维,帮助学生把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具体化,题目中的问题可以替换为“寻找即比大,又比小的分数”,经过对问题表述方式的同义转换,难点也就容易突破了。比较分数大小有多种方法,不同的题目选用合适的方法更有利于问题快速解决,当方法与题目不对等时,经过多次转换也可能解决问题,但是比较麻烦,小学生理解起来自然也显得捉襟见肘。分数与小数、整数的书写形式区别大,学生易受过去整数、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思维定势影响。大部分同学认为,2和3之间没有别的整数,以为和之间也没有别的分数存在,学生敏思苦想,最后还是不能理解题目的奥秘。在这种情况下,若老师稍作点拨,学生必将恍然大悟,触类旁通。下面介绍我启发式教学中的部分片断。

师:同学们好,看见同学们积极讨论“写两个和之间的分数”这一数学问题,老师很高兴!尤其,黑小雅同学面对这一问题,能发挥班干部的组织带头作用,与同学展开积极讨论,当讨论遇到瓶颈的时候,也能主动请教老师,在此,我们给予黑小雅同学表扬。

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谁能回忆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分别学习了哪些知识点?

生1:第一节学了单位“1”、分数的定义、分数单位。

生2:第二节学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生3:第三节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即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黑小雅:第四、五节分别学了约分、通分,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第六节——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对前面学过的知识点还能清晰地回忆起来,黑小雅同学还把下节课的内容预习了,非常棒!此刻,困扰同学们的问题,其实与我们前几节学过的知识有关。和谁大谁小呢?

生4:根据分数的意义,分母小的分数单位大,所以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大。也就是说大于。

师:很好。2小于3,2和3的之间也没有别的整数了,但这道题目要求同学们写两个和之间的分数,老师认为和之间也没有别的分数了,是不是题目出错了,同学们觉得呢?

生5:应该没错。老师,我们能不能根据分数的性质把和的分子分母同时乘2,变成大小不变的两个分数,再次比较寻找会不会有所收获呢?

师:同学的这个思考方式很独特,同学们照做一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

生6:我给和的分子分母分别乘以2,变成了和,根据分数的意义,我发现和之间有一个分数,也就是说,符合要求。

师:太棒了,同学用同样的方法,看再能找到别的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吗?

黑小雅:老师,我给和的分子分母分别同乘以3,发现、也在和之间。要是以同样的方法,分别乘4、5、6XXXXXXXXXX,那将会找到无数个介于和之间的分数。

师:说的太好了,原来题目真的没有错,黑小雅同学能发现和之间有无数个分数的结论,简直就是一个小数学家!

师:除了以上寻找和之间分数的方法,会不会还有别的方法呢?

生7:通分是不是也能找到呢?我试试。

生8:和通分后变成和,之间找不到分数。

生9:和通分成和,之间尽然有一个分数。

师: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又发现一种寻找两个分数之间分数的方法,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

XXXXXXXXXX

通过本次以问题为导向的一次教学,我发现,学生面对疑难问题,没有退缩,反而显得积极主动,求知欲异常浓厚,他们想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自己探索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如果能够多鼓励,让学生更加自信,相信只要肯于协作、有探索精神,解决课程目标范围内再难的数学问题,也将如探囊取物。学习过程中,若能带着问题学习,学生更容易投入到内容情境中,积极主动的师生互动也将变成一种常态化,而不再是尴尬的、机械的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学生害怕被提问,面对问题不敢发问质疑的教与学的场景。反思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我认为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创设情境、适时引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问题为导向,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在协作交流中,学生思维敏捷,互相启发,互相激励,敢于创造,在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获得了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引导学生解决“写两个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之间的分数”的研究报告李某某》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