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教案

本文由用户“friendguo”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8 23:46:50 举报文档

以下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题

2.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教案



学科

物理

授课教师

张某某

授课年级

高一

课时

1课时



教学

内容

分析

 本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练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先是通过一个例题的求解,利用公式x=v0t+at2和v=v0+at推导出了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2-v02=2ax.到本节为止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位移—时间关系、位移—速度关系就都学习了.解题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分析物理情景并画出运动示意图,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求解,并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解答后注意解题规律.



学生情况分析

 该班是普通班,学生知识层次不齐,所以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注意选取的题目应由浅入深,不宜太急.





知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

2.会推导公式vt2-v02=2ax.

3.灵活选择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

方法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物理规律合理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分析结果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2.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毅力.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

重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关系的推导.

2.灵活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以及速度—位移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

1.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位移公式推导出有用的结论.

2.灵活运用所学运动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自主练习、小组讨论探究、讲练结合



教具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1、导入新课

2、新课探究

探究点一:位移—速度关系式的推导

探究点二: 位移—速度关系式的理解

针对训练1

针对训练2

3当堂检测



汽车以加速度a=2 m/s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点时其速度vA=3m/s,经过B点时速度vB=15m/s,则A、B之间的位移为多少?

问题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如果消去时间t会得到什么关系?

问题2:运用公式应注意的问题:

(1)公式中v、v0、a、x均为矢量,一般先规定 为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的取 ;待求量为正值时,与正方向 ,为负值时与正方向 。

(2)当时,

为 运动 ;当时,为 运动;当时,公式为

某飞机起飞的速度是50m/s,在跑道上加速时可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是4m/s2,求飞机从静止到起飞成功需要跑道最小长度为多少?

2.一辆载满乘客的客机由于某种原因紧急着陆,着陆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着陆前的速度为60m/s。

1.问飞机着陆后滑行110m时的速度是多少?

2.飞机着陆14秒内的位移是多少?

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从v增加到2v是经过的位移为x,则它的速度从3v增加到4v是所发生的位移是多少?



1.质疑解疑、合作探究

2.学生分组讨论并说出各自见解.

讨论交流:

练习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练习

演练

练习

演练



引入课题

1.通过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表达能力.

2.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提高学生对物理规律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通过该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熟练速度—位移公式

培养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应用模型处理问题的技巧

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强调刹车问题中的注意事项



板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教案》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