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本文由用户“galen_wang”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6:34:35 举报文档

以下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框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014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主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国曾经的辉煌

知识回顾

内因:封建专制制度日渐没落。

外因: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全盘西化”论

文化复古主义

一、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

***w

全盘西化论:该思潮最早出现于戊戌变法时期,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人物是胡适、陈某某等人。它认为百事不如人,物质不如人,制度不如人,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方肯死心塌地地去学人家。

民族虚无主义

全盘西化论:它在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宣传西方科学、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总体上是一种错误的理论,是一种数典忘祖的民族虚无主义,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文化复古主义:是近代产生的一种文化思潮,它是在中西文化的对撞中产生的。复古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林某某、章某某。认为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是不能放弃的,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他们坚决反对西化主张,要求返回孔孟之道,在社会上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

守旧主义 封闭主义

文化复古主义:虽然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他们死守传统的教条,不肯对传统文化持扬弃的态度,不愿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这是一种食古不化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

“全盘西化”论

文化复古主义

一、中国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国先进文化的求索

***w

结论:

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继承、借鉴与发展的关系。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的先进文化

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陈独秀和青年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结论:2、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是中华文化走向重振的转折点

思考三:

从中国近、现代史看,是哪次运动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历史转折,使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复兴?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

“全盘西化论”

“文化复古主义”

2.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3.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

在当代中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马克思主义;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指导思想:

B、基本特征:

C、本质和核心: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P96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

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②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相衔接。

③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资源相匹配。

1、重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表现:这个目标

2、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P97 四点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

②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④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两者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最终目标是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目标

路径

4、怎样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P97

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⑤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⑥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16

彭丽媛首次以“第一夫人”的身份亮相,惊艳全球,“彭丽媛Style”更刮起一股旋风。尤其令人惊奇的是,彭丽媛所穿戴的服装、手袋并非国际知名品牌,而是出自中国本土设计师之手的“国货”,优雅、大方的装扮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也带动了国人对国产品牌关注的热潮。

17

服饰文化凸显文化自信

服饰文化凸显文化自信

彭丽媛身着本土服装品牌亮相公众场合,为本土高端服装品牌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可能使得中国消费者盲目追求外国奢侈服饰品牌成为过去时。

彭丽媛身着民族品牌出访,一方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民族品牌的风采,另一方面也给“中国制造”以极大的鼓舞和自信。同时,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时尚教育课。

我出席任何一个大型的公共活动都会穿上唐装,因为我要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我是中国人。 邋邋我们不能老是学外国的,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传统,这些东西都需要发扬下去,我们要让全世界讲普通话、穿唐装,我们要让外国人也喜欢我们的大饼、油条、馄饨,这些东西真的很好。

结合材料,说一说你所理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为什么)必要性

2、(是什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表现

含义:(1)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表现:这种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2)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3、怎样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求)

(1)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2)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3)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①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②更加自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③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文化多样性”是指文化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尊重文化多样性,鼓励不同文明平等对话,包容共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文化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即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会不会防碍文化多样性的 发展呢?

辩一辩

不会的。这是因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统一的,同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思想文化越是多样化,越是需要主心骨。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我知道了XXXXXXXXXX

知识归纳:如何实现建设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⑵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⑶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

基本内涵

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关系

文化自觉与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要求

小结

含义、表现

必要性

是什么

为什么

怎样做

为什么

9.1作业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是什么?P96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及表现?P96倒第一段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什么?为什么? P97

4.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含义、表现是什么?P98

5.怎样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P99[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