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文由用户“llf8282”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07 07:19:53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第53页 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含义,并会写、会读。 2.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3.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学习中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培养合作与交流意识。 【学情分析】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用小精灵和大家打招呼“嗨!大家好!今天我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过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大家欢迎吗?”引出“速度”一词,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的有关速度的例子,初步理解“速度”含义。

刘翔跨栏每秒跑8.5米

小明上学每分钟走60米

小轿车每小时行80千米

高铁每小时行驶300千米

什么是速度呢?像“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每分钟走多少米”、“每秒行多少米”等等,都可以叫做速度。 二、理解速度含义,构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1.写法、读法教学:16千米/时,16千米每时;80米/分,读作80米某某 2.练一练: (1)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是每分钟9厘米,写作9厘米/分 (2)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写作:110千米/时 (3)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米,写作:500米/分

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写作:340米/秒? 3.根据具体情景理解什么是路程、速度和时间

聪聪和明明国庆节乘飞机去了北京。飞机每小时飞800千米,飞行了两小时到达了北京,一共飞行了1600千米。

每小时飞800千米是速度;两小时是时间;1600千米是路程。

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

每小时(或每分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从具体情景中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

神洲七号飞船在太空中每秒飞行7.8千米,20秒可以飞行156千米。

每秒飞行7.8千米是速度;20秒是时间;156千米是路程。

4.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出示例子:金老师开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首先让同学想一想:题目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题目中告诉的信息:每小时行80千米是速度,行了2小时是时间

要解决的问题: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是路程

让同学们列出算式

用乘法算:

80 XXXXX 2 = 160(千米)

↓ ↓ ↓

速度 XXXXX 时间 = 路程

从而探究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XXXXX时间=路程

(2)改变题目求速度

金老师开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行160千米用了多少小时?

用除法算:

160 XXXXX 2= 80(千米/时)

↓ ↓ ↓

路程 XXXXX 时间=速度

从而探究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路程XXXXX时间=速度

改变题目求时间

金老师开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行160千米用了多少小时?

用除法算:

160 XXXXX 80= 2(小时)

↓ ↓ ↓

路程 XXXXX 速度=时间

从而探究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路程XXXXX速度=时间

总结:

速度XXXXX时间=路程

路程XXXXX时间=速度

路程XXXXX速度=时间

三、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数量关系的构建 1.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只列式不解答。 (1)小林每分钟走60米,他15分钟走多少米?(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 (2)声音每秒传播340米,声音传播1700米要用多长时间?(已知速度和路程,求时间) 2.解决实际问题

***送化肥,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

去时我的速度只有40千米/小时,回来时快多了,是( )千米/小时。

(1)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已知去时的速度和时间,求路程) (2)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已求出路程和返回的时间,求速度)

3.拓展提高

(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1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相遇问题)

(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10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0千米,乙每小时走40千米。甲多少小时后能追上乙?(追击问题)

全课总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

? 我教学的课题是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理解速度的含义。

整节课我分成了4个大环节: 1、创设情境: 就是通过向学生介绍交通工具(陆、海、空、宇宙等方面)的运行速度,还有自然界一些动物的运行速度等等。这个情境的创设,我的意图是让学生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2、理解速度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揭示速度的含义后,又提供三个情境,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示出三个速度。使学生知道物体在1时、1分、1秒的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就是他们的速度。让学生对速度的概念有了更深的了解。 3、通过例题理清路程、时间和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速度。

?课上完后,效果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1、首先,感觉学生学习气氛不够热烈,课堂不够活跃,这一点还需要在调动学生情绪上下功夫,在语言的启发上动脑子,另外,我还想是否应该增加一些判断、选择题进行抢答,这样气氛会好些,同时也会使学生对概念性的认识会更深刻一些。 2、整节课下来,感觉前松后紧,时间节奏的把握上处理不够到位。 3.这节课的重点是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推导出三者关系的三个关系式后,我是否应该设计一个综合性更强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深化,而我设计的练习题是否太单薄,只用到了路程XXXXX速度=时间这一个关系式。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