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附件: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姓名
叶某某
工作单位
教育局
年级学科
高中一年级
教材版本
湘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是整个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份。我国56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均拥有本民族创造和传承下来的优秀而独特的音乐,表现出自身存在的价值。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教材选编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安排,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及了解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
二、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蒙、藏、新疆、朝鲜、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并用聆听、观看、演唱、演奏、舞蹈、讨论等多种形式参与、体验。2.能分辨并说出本课多首音乐作品所属的民族;能在分组讨论后,归纳音乐作品中体现民族风格的音乐要素。3.搜集一至两个少数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文字、图片、乐谱、音像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4.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描述与评价能力,在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是县里和村里的孩子,对少数民族音乐听得比较少,这方面知识薄弱。
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教师准备图片、音响、音像等有关的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
欣赏与体验(一)导入方式:1.观看一组风俗画面分辨是哪一地区?哪个民族的?(蒙古、西藏、新疆、朝鲜、西南)然后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课前布置)2.欣赏歌曲《爱我中华》片段,提问歌曲表达的主题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由于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风俗、语言习惯、历史文化的不同,各地域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各具本民族的风格特点。今天,我们就随着美妙的歌声与琴声,去感受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二)欣赏蒙古族的民间音乐:1.蒙古族音乐文化介绍:请同学先说说,然后教师进行补充蒙古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它的音乐包括民歌、器乐、说唱音乐和歌舞音乐四大类,其中民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蒙古族民歌按题材分为狩猎歌、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谚歌、儿歌、叙事歌等;按体裁分为长调歌曲和短调歌曲。长调歌曲曲调悠长,节拍自由,大多为散板,牧歌、思乡曲、赞歌、宴歌多属长调类。短调歌曲结构短小,节奏整齐,狩猎歌、叙事歌及一部分带舞蹈性的宴歌、情歌、婚礼歌属短调。2005年11月我国与蒙古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和我国新疆维吾尔族的“十二木某某”被确认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1)欣赏《辽阔的草原》(2)讨论、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3)教师补充讲解:《辽阔的草原》是一首来自于呼伦贝尔盟的歌曲。歌曲节奏自由,旋律悠扬宽广、深沉隽(juan)永,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是一首典型的蒙古族长调歌曲。20世纪50年代初,蒙古族年轻的女歌手宝音德力格尔带着这首歌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为草原人民赢得了金奖。自此,这首歌便成为蒙古族民歌的象征之一,传遍全国。此歌属蒙古族长调民歌。3.欣赏《嘎达梅某某》(1)介绍或请同学讲讲嘎达梅某某的故事:(2)欣赏感受(3)演唱感受(4)分析歌曲: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体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此歌属蒙古族短调民歌。4.听两首歌曲片段,辨别属于长调还是短调歌曲。5.介绍蒙古族特色的乐器——马头琴: (1)简介蒙古族的乐器品种繁多,其中马头琴最具有代表性,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马头琴的旋律,表现了蒙古民族的勤劳、勇敢,也再现了深沉、粗犷、激昂,犹有万马奔腾。(2)欣赏《八骏赞》片段,感受马头琴特有的草原韵味。6.总结蒙古族音乐特点多为五声音阶。曲调起伏较大,音域也较宽,演唱者常在演唱悠缓的长音时加入一些装饰音或装饰性的颤音,以造成活泼的情绪或委婉的风格,并往往在长音后的短小上滑音上结束,曲调柔和圆润。(三)欣赏藏族民间音乐作品:1.导入: 这里是崇山峻岭,这里是世界之巅;这里有苍苍森林,茫茫草原,这里是动植物的乐园;这里有皑皑雪峰,蔚蓝的湖泊星星点点,这里是江河之源;凄厉的法号带来千古的呼唤,不绝于耳的"六字真言"渴望着千年的期盼;永远都转不够的庙,一生都还不完的愿,追随着朝圣的脚步,雪域之外的人们,这就是青藏高原XXXXXXXXXX欣赏《走进西藏》,首先将同学们的情感带入到那千里之外的雪山高原。2.藏族音乐文化介绍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品种多样,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3大类。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等。藏族山歌称“鲁”。高亢悠长,节拍自由,音区宽广,起伏跌宕,优美而爽朗,最富高原乡土特色。3.欣赏《酒歌》(1)简介:酒歌是我国民歌的一种,各民族的酒歌有不同的名称。如:西北地区的回族、汗族等称“酒席歌”;瑶族称“酒歌”;藏族称“昌鲁”;壮族称“葫芦歌”;苗族称“恰酒”。每逢婚礼、节日、亲友相聚时,边唱边某某,歌词多为即兴编唱,内容多为祝福、赞美、劝酒等。这首歌又称《年轻的朋友》是我国藏族广为流传的酒歌。(2)欣赏歌曲:(3)启发学生分析歌曲特点:开始欢呼般的引子,四个不规整的长短乐句组成;五声调式;级进的旋法;细腻的装饰音;藏族人演唱特有的音色,歌曲清新、质朴、流畅,具有浓郁的藏族民歌韵味。4.介绍藏族的乐器(1)介绍:藏族的传统乐器丰富多彩、品种繁多,有拉弦乐器、吹管乐器、打击乐器等。常见的乐器有筒钦、根卡、雄林、热巴鼓等(2)欣赏藏族鼓舞《草原上的热巴》5.总结藏族音乐的特点:藏族音乐的旋律线主要为高升递降型,突出对骨干音进行环绕的特点。藏族的音乐受语言、习俗和宗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藏族音乐主要有三大方言区,康巴地区、安多地区和卫藏地区,藏族音乐丰富多彩。 (四)欣赏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作品1.导入:欣赏《新疆好》片段,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把我们带入了哪个少数民族地区(新疆)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介绍:(1)请同学说说你所了解的新疆(地理位置、物产、民族、风土人情、音乐文化等)(2)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包括维吾尔族音乐文化、哈萨克族音乐文化、柯尔克孜族和乌孜别克族等音乐文化。这些音乐文化分别属于中国、波斯—阿拉伯、欧洲音乐体系,音乐体裁可以分为五大类:民歌、歌舞、器乐、说唱音乐、木某某等。2.欣赏《一杯酒》:(1) 聆听歌曲:(2) 讨论:歌曲风格特点及表达的内容?乌孜别克族最初从中亚迁来,传统音乐也近中亚风格。这是一首热情豪放的新疆乌兹别克民歌。具有浓郁的舞蹈风格,歌词简朴,富有生活气息,它生动地表现了乌兹别克族人民对家乡、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别比雅拉”意思为一杯酒,此处为欢呼之意。(3)演唱、演奏(加入手鼓)、舞蹈来感受新疆音乐的特点(4)归纳孜别克族音乐特点:结构严谨,乐段方某某,常用起承转合的主句,多迂回级进,逐步展开,体现含蓄、深沉的性格特征,演唱时多用装饰性倚音、颤音、波音。旋律线常作反复和波浪式起伏,曲调委婉、深情和缠绵。3.欣赏维吾尔族套曲“十二木某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介绍新疆少数民族乐器。A.导入:欣赏根据《玛依拉》改编的器乐小合奏的片段。听一听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回答:冬不拉。(投影一组乐器,让学生辨认哪个是冬不拉。)B.观看新疆乐器图片并介绍:冬不拉、热瓦普、胡西塔尔、弹布尔、艾捷克、手鼓等。(2)介绍《十二木某某》(A)导入:西方文化离不开《圣经》、伊斯兰文化离不开《古兰经》、那么,我又要说,维吾尔族文化离不开《十二木某某》。“木某某”,为阿拉伯语,意为规范、聚会等意,这里转意为大曲,是穆斯林诸民族的一种音乐形式,十二木某某就是十二套大曲,为木某某伴奏的乐器有胡西塔尔、弹布尔、热瓦甫、手鼓、都它尔等。(B)欣赏维吾尔族套曲“十二木某某”,请同学分辨有哪些乐器。(胡西塔尔、弹布尔、热瓦普、艾捷克、手鼓等)
(五)欣赏朝鲜族民间音乐作品:1.欣赏朝鲜民谣“阿里郎”,提问何某某?为什么?朝鲜族有一部分定居在我国延边,他们的音乐有民歌、歌舞、器乐、说唱、戏曲五大类。朝鲜民族能歌善舞,无论年节喜庆,还是家庭聚会,男女老幼伴随着沉稳的鼓点与伽P;琴,翩翩起舞习以为常。2.分辨、讲解朝鲜族代表乐器长鼓与伽P;琴(先投影乐器图,请说出是什么乐器?)3.欣赏一首朝鲜民歌组合《梦之歌》4. 学跳朝鲜舞:放《桔梗谣》,用身体语言来感受朝鲜音乐的特点5. 总结朝鲜族音乐作品特点: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多用三拍子,音乐稳重,一唱三叹。有数首鲜族民歌在我国家喻户晓。“桔梗谣”、“阿里郎”等是鲜族民歌的代表作。鲜族民歌少用大跳,因此显得端庄,多用环绕性旋法,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六)欣赏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1.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介绍:可以先问同学们,西南地区有哪些少数民族(壮族、傣族、彝族、白族等)在错综复杂的民族分布和文化氛围中,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文化交错林立。既各有个性,又互相混融,呈现出局部单纯简约,整体斑斓多姿的风格格局,为祖国音乐文化增添了宝贵财富。黔桂滇有近30个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一大支脉,西南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宝库。首先,让一曲“飞歌”把我们带进那山峦叠嶂的苗岭山寨。2.欣赏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1)介绍:“飞歌”苗某某“夏某某”,高声歌唱的意思。流行于贵州东南苗族地区,飞歌是苗歌中的一颗瑰丽的钻石,歌曲艺术的珍品。它音调高亢嘹亮,曲式短小,豪迈奔放,节奏自由,有强烈的感染力。唱起来声振山谷,山鸣谷应,几里外都能听见。(2)欣赏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3)讨论分析歌曲的特点:音调高亢嘹亮,曲调明快,节奏自由,热情奔放。3.欣赏《阿细跳月》(被列入20世纪华人音乐舞蹈经典)(1)观看思考:是哪个民族的?描绘了什么情景?音乐有何特点?(2)分析:流行于**_*。在节日或农闲的月夜里,阿细人喜欢在松林或空旷的草坪上举行“跳月”。参加者多为男女青年,小伙子手拿月琴、三弦等乐器,边奏边某某,姑娘们随着音乐边拍手边某某舞,至兴高采烈时唱跳月歌。全曲某某1、3、5、三个音组成,采用5/8拍,旋律活泼跳荡,富有动感,特色鲜明。(3)舞蹈感受(放《阿细跳月》音乐)4.介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乐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有许多传统的歌舞节日。如壮族歌圩、苗族芦笙节、傣族泼水节、景颇族目瑙纵歌等,另还有许多特色乐器,如象脚鼓、口弦、巴乌、芦笙、葫芦丝等(图),因初中教材中介绍过,今天,我们欣赏一首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风尾竹》活动与探究1.少数民族歌曲连连看(1)阿拉木某某 西南(2)北京的金某某 朝鲜(3)牧歌 新疆(4)阿瓦人民唱新歌 西藏(5)珍岛阿里郎 蒙古2.欣赏少数民族歌舞弹唱,请说出地区与乐器(1)新疆克尔克孜族 《跳吧,我的库木孜》(东不拉)(2)藏族歌舞 《欢乐的热巴》 (热巴鼓)(3)朝鲜延边族伽椰琴弹唱 《九月的金风》 (伽椰琴)(4)内蒙古好来宝 《草原儿女的心愿》 (四胡)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方式:1.观看一组风俗画面,也可以观看一组少数民族的服饰分辨是哪一地区?哪个民族的?(蒙古、西藏、新疆、朝鲜、西南)然后
2.欣赏歌曲《爱我中华》片段,提问歌曲表达的主题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光辉灿烂,由于各民族地理环境、生活风俗、语言习惯、历史文化的不同,各地域和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各具本民族的风格特点。今天,我们就随着美妙的歌声与琴声,去感受各个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让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课前布置)
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明确学习目标,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欣赏蒙古族的民间音乐:1.蒙古族音乐文化介绍:可请同学先说说,然后教师进行补充
2.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3.欣赏《嘎达梅某某》
4.听两首歌曲片段,辨别属于长调还是短调歌曲。5.介绍蒙古族特色的乐器——马头琴: (1)简介(2)欣赏《八骏赞》片段,感受马头琴特有的草原韵味。6.总结蒙古族音乐特点。
同学先说说,然后教师进行补充
讨论、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介绍或请同学讲讲嘎达梅某某的故事
学生从马头琴特有的草原韵味中,去感受蒙古民族的勤劳与勇敢。
蒙古族最有特色的是长调民歌与马头琴,在聆听音乐的同时,教师富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了集体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
(三)欣赏藏族民间音乐作品:1.导入:
2.藏族音乐文化介绍
3.欣赏《酒歌》
4.介绍藏族的乐器
5.总结藏族音乐的特点:
学生感受、分析、讨论藏族音乐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用富于情感的配乐朗诵,将学生首先带入到千里之外的雪域高原。通过欣赏《酒歌》与藏族特色乐器热巴鼓,启发学生感受、分析、讨论藏族音乐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四)欣赏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作品
1.导入:欣赏《新疆好》片段,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把我们带入了哪个少数民族地区(新疆) 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介绍:
2.欣赏《一杯酒》
3.欣赏维吾尔族套曲“十二木某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生分析、感受新疆地区的音乐特点,并用演唱、演奏、舞蹈来表现
这一地区最富于特色的是新疆歌舞及《十二木某某》,因此采用载歌载舞的《新疆好》作为导入。通过欣赏歌曲,启发学生分析、感受新疆地区的音乐特点,并用演唱、演奏、舞蹈来表现;通过观看、欣赏新疆地区各具特色的乐器,了解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某某》。
(五)欣赏朝鲜族民间音乐作品:1.欣赏朝鲜民谣“阿里郎”,提问何某某?为什么?
2.分辨、讲解朝鲜族代表乐器长鼓与伽P;琴(先投影乐器图,请说出是什么乐器?)3.欣赏一首朝鲜民歌组合《梦之歌》4. 学跳朝鲜舞:放《桔梗谣》,用身体语言来感受朝鲜音乐的特点5. 总结朝鲜族音乐作品特点:
学跳朝鲜舞,学生用身体语言来感受朝鲜音乐的民族特点。感受到朝鲜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真情实感
引导学生从伽耶琴独特的音色中感受到朝鲜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真情实感。 通过学跳朝鲜舞,启发学生用身体语言来感受朝鲜音乐的民族特点。
(六)欣赏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1.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介绍:
2.欣赏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3.欣赏《阿细跳月》(被列入20世纪华人音乐舞蹈经典)
4.介绍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乐器
体会这一地区音乐特点
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地区,在初中教材中已做了详细的介绍,因此,本节课通过欣赏歌、舞、乐,加深体会这一地区音乐特点。
活动与探究1.少数民族歌曲连连看
2.欣赏少数民族歌舞弹唱,请说出地区与乐器
巩固已学的知识,扩大音乐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此活动是检查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即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又扩大了音乐视野,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设计
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歌种、乐某某、剧种,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我们深信,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少数民族音乐还会不断创造发展,源源流长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必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更加发扬光大。
七、教学板书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欣赏蒙古族的民间音乐
1.蒙古族音乐文化介绍
2.欣赏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
3.欣赏《嘎达梅某某》
介绍蒙古族特色的乐器——马头琴:
藏族音乐文化介绍
欣赏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作品
欣赏朝鲜族民间音乐作品
欣赏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
八、教学反思
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愉悦,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美感。因此一节优秀欣赏课让学生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情,使其充分感觉到音乐的愉悦,这既是音乐教学能否获取成功的前提,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到音乐中的美呢?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做学习的主人。在实践教学中,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学习有一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音乐教学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乐趣,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和归属。在上《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这一课中深有体会。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博大精深,一节课根本无法讲完,欣赏完,但是教者能抓住几个代表性强的几个民族如藏族、蒙古族、新疆等四个民族,分别从他们的音乐中的旋律、节奏、节拍、调性等因素让学生体验,实践,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因此整个课堂,学生讨论热烈,见解独到,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特别是一段简单的朝鲜舞,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朝鲜音乐的特点,朝鲜民族舞蹈所特有的韵味,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到了极顶。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设计》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