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空表格(新)

本文由用户“爱心万货微店”分享发布 更新时间:2022-01-10 05:40:11 举报文档

以下为《教学设计空表格(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课题

 分子

任课教师

蒋某某

班级



课型

新课



核心素养下的教学

目标

知识目 标

1.知道物质是由粒子构成2.知道分子的存在及其的性质3.掌握分子的定义





能力目 标

1.运用分子的知识观察并解释一些日常现象2.通过对物质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目 标

1.通过微观世界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祖国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通过化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欲



第 课时



教学方法

对比试验



教学重点

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教学手段

实验多媒体



教学难点

分子的性质的理解









教 学 环 节 及 教 学 流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宋代王十朋的诗《桂花》,学仙深愧似吴郎,赖有吾庐两字苍,疑是广寒宫某某,一秋三度送天香。让学生欣赏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含义,通过一秋三度送天香使学生真实的知道粒子的存在

1.物质与粒子的关系:

物质由粒子构成

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小,体积小

(2)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且分子的运动与 温度有关

教师先用品红放在水中,净置观察现象

教师在同时冷水和热水同时做品红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的不同,教师解释原因,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提问学生,解释诗词的含义,理解诗中的意境

学生小组讨论,深刻理解物质与粒子的关系及存在性,回答教师的提问

学生观察现象回答问题

学生观察现象并回答问题

并引发学生思考“一秋三度送天香”是何故?接着引导学生大胆进行猜想,为什么我们能体会到桂花的香味?在学生通过读古诗,品诗味,感知这一自然现象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实验和多媒体动画模拟出花香粒子运动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微观粒子行为的表象。





教 学 内 容 及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a向某某20mL蒸馏水中的烧杯中加入5~6 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b向上述酚酞溶液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分子间有间隔

取白糖少量,放在水中,观察现象

思考1:为什么白糖不见了,它能跑哪去呢

原来分子间存在着间隔,糖分子运动到了水分子的间隔去了

思考2:液体间有分子间隔,那么固体间有分子间隔么?气体呢?学生用针管做实验,

气体分子间隔 液体分子间隔 固体分子间隔

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举例子说明问题

课堂总结



学生观察现象回答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用针管做实验,体会分子的间隔,然后是水,等等,回答问题

用生活中的小实验和例子体会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作业布置

必做作业







选做作业





板书设计

物质由粒子构成

分子的三点性质

分子不断的运动

分子质量小,体积小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的定义

教学反思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学设计空表格(新)》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