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特殊教育学校聋生律动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题目
校本教材《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提沉》
教材分析
校本教材的编写主要结合本校聋哑学生特点而编写,主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形成,通过校本教材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特点,本节课出自校本课程《舞蹈》课的第三单元《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中,第三课《中国古典身韵元素—提沉》。
第三单元主要以中国古典舞身韵为主,同时分为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基本脚位、身韵元素、基本舞姿等内容,通过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特有的一个舞种具有中华民族的富有魅力,同时掌握在舞蹈中气息的运用,和身体运动路线的学习。
本节课作为第三单元的第三课,在经过前两课对古典舞的初步认识,基本手型、手位以及基本脚位的学习,特别是对古典体态的和运动路线的介绍,让学生将古典舞的“以腰为轴画圆”和芭蕾舞的“开、绷、直、立”做一个对比,充分感受中国古典舞中的美。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为初中听障学生,共8位女生,听力较好的有3 人,她们能够较好的理解语言,识别音乐,对节奏也有一定的识别性,稍微弱一点的有5人,她们对音乐的识别只停留在有声音的基础上,对节奏触觉稍微弱一些,她们都有不同程度的的芭蕾基训的基础和柔韧性的训练,由于她们的听力障碍,使得她们的观察和模仿能力都很强,而且作为初中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也相对好一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这节课学习,让学生们明白古典舞中“提沉”的运动路线以及气息和身体的配合,掌握身韵元素—提沉,并且学会“提沉的组合”,运用本节课学习和平时基训的内容,尝试完成简单的2—4个八拍的古典舞身韵的即兴创编。
过程与方法
在新课的学习中巩固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位和中国古典舞的基本体态和运动路线,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中学习“提沉元素”,同时对节奏要有把握,特别是在组合中更要注意单一提沉的动作要领,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本节课上继续体会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内敛之美”,从单一的提沉动作,到提沉组合的气息与动作的配合,再到最后的简单的即兴创编,一步一步深化和加强学生对提沉的学习和感觉,充分达到本节课的要求。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对提沉单一动作中,气息和身体运动路线的的熟练掌握
组合中提沉动作和手位、眼睛方位的配合。
二、教学难点
1、 熟练地运用古典舞中气息,配合本节课内容
2、尝试创编出2—4个八拍的基本动作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巩固加强教学方法,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具有听力障碍的学生,听力障碍的学生她们的特点就是“学的快,忘得快”,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接受到外界声音对大脑的刺激和正常人相比要少,全靠眼睛对画面的捕捉,所以,在授新课前,一定要有相关的内容复习。
2、多媒体教学策略,听障学生在“听”上具有缺陷,在课程中发挥他们“看”的优势,刺激她们的视觉感官,通过视频的观看、思考,在回答相应的问题,对他们的语言构成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传统的教与学的教学模式为主,舞蹈课堂中,在新授的课程中,教与学为最基本的教学策略,本节课要学习的单一提沉元素和提沉组合都需要教师的示范再到动作的学习。
4、拓展思路的教学模式,本节课设计了最后一个即兴创编的环节,就是要锻炼学生的现场反应能力和对平时动作的积累。
教学资源与
工具设计
1、课程ppt
2、截取中国古典舞《爱莲说》视频一段
3、复习:基本手位音频一段
4、新授:《中国古典舞身韵—提沉》音频一段
5、舞蹈把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课前活动
在把杆上活动肩和腰
教师协助活动
配合教师活动
课前活动是舞蹈课正式开始前必须的一项过程,上课前活动肩和腰是为了防止上课过程中扭伤
在把杆上进行前、旁、后压腿
教师协助活动
配合教师活动
进行压腿是为了保持腿部韧带的柔韧性,也起到拉长韧带的作用
中间踢腿
教师负责数节奏
前、旁、后腿,左右各四个八拍
踢腿是为了让韧带更加松弛,让韧带更加的柔软
上课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复习上节课内容
1、带领学生复习中国古典舞的基本手型
和教师一起复习兰花掌、兰花指,握拳
古典舞的基本手型和其他舞种手型不同,为了让学生加强记忆
2、播放基本手位的音频,与学生一起,在组合中一边做,一边说出基本手位的名字
和教师一起复习古典舞的基本手位,如山膀、按掌、顺风旗、双仰掌,托掌,托按掌等基本手位
复习古典舞基本手位第一是为了让加强学生对动作的印象,二是为本节课学习提沉组合时要用到节本手位打下基础
二、教师提问,引出新课
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古典舞的基本手型、手位,我们就能够跳好古典舞了么?
学生进行思考,随意回答
让学生思考,跳中国古典舞除了基本的手型、手位外还需要什么,锻炼她们的思考能力
2、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后,播放一段中国古典舞《爱莲说》的视频
同学们观看教师播放的视频
通过观看视频,这种最直接也是最适合听障学生的方式,让她们感受什么是中国古典舞蹈
3、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完的感受是什么?
A同学:视频中的女子向从画中走出来的一样B同学:像一朵莲在风中舞蹈C同学:动作很柔美等
让学生通过视频看到中国古典舞的“美”为她们后面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教学过程
三、课程新授
4、教师总结,我们跳好古典舞是需要气息的运用,和古典舞身韵的学习,本节课学习最重要的身韵元素—提沉
学生明白气息和身韵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提问、思考、再提问、在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也强调本节课的重要性
1、教师边做示范边讲解单一提沉元素的身体运动路线和气息的流动
学生盘腿坐在地上学习
将单一提沉作为基础,进行训练
2、讲解完后,让学生自己做,找感觉,教师在过程中找出一名学生在他身上找出问题提醒大家
一名学生配合老师讲解,其他学生看出现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3、由教师给出前第1、2八拍4拍提,4拍沉,第3、4个八拍做2个2拍的一个4拍的提沉节奏,加节奏进行快、慢的训练,将此作为提沉组合的前4个八拍
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练习
在舞蹈中锻炼学生的节奏感,让他们对节奏有感觉急强化了提沉的练习也进行了手位。提沉和眼神方位的练习
教学过程
4、将提沉和基本手位结合完成组合的后四个八拍
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提沉组合的学习
5、自由练习后,由教师带领跟随音乐进行练习
跟随音乐进行组合练习
对听力好的学生来说可以锻炼他们对节奏的感觉,对听力不太好的学生可以锻炼他们的乐感
四、拓展练习
1、教师提出要求,分两组进行即兴创编2—4个八拍古典舞动作,先由教师创编,再由学生来做
先观看教师的即兴创编示范,在分组进行创编
将此环节作为一个教学上的创新尝试,同时锻炼学生的能力
2、教师分组进行检查和修改
两组学生互相观看创编的动作,说出问题
让两组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改进
五、课后作业
1、课下复习本节课学习的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提沉组合
学生或独立或分组完成
避免课下忘动作,并提高他们即兴创编的兴趣
2、两组继续在课下完成4个八拍的创编和修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习方法都得到了预想中的效果,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方式,在这节课的课程结构上节奏比较紧密,特别是针对听障学生的特点为她们设计的教学环节对学生来说也是比较合理的,在课程中首次加入了创新的教学模式—即兴创编的环节,也是我比较惊喜的地方,这个环节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平时的积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当然,在本节课中还有一下不足的地方,1、教学中采用比较传统的“教与学”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在今后的的教学中,稍微改善一下这种教学方法,不要让学生感到枯燥,2、对于课程中进行即兴创编,确实在课程中是一个亮点,但是要想做好对学生即兴创编的培养,就要给学生做好创编的基础。
教 学 案 例
《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提沉》
授课教师:孙某某
授课年级:高二年级
授课学科:律动(舞蹈)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特殊教育学校聋生律动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