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教育活动设计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附件:教育活动设计反思模板
教育活动设计反思
基本信息
教育活动名称
《猴子捞月亮》
任教班级
大班
作者及工作单位
魏某某.水地湾中心小学
主要领域
语言
教育活动设计意图
动手操作----组织幼儿做小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让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圆圆时,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教育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寓意,知道遇事多动脑筋。2.通过故事及小实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3.和同伴玩水中成像的游戏,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育活动重点、难点
大班的孩子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们精力充沛,富于幻想,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时机,也是开展科学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机。所以我借助这个寓言故事,引起孩子对物体在水中成像这一现象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教育活动准备
1.配乐故事《猴子捞月亮》。2.每桌一盆水,一只手电筒。
教育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一物象人又象狗, 爬竿上树是能手, 擅长模仿人动作, 家里没有山中有。(猴)教师出示一毛绒小猴玩具,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请幼儿欣赏《猴子捞月亮》故事,分析理解故事内容。 (1)猴子们在水里发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月亮捞上来了吗?他们的心情怎样? (2)分析猴子们为什么没有捞上月亮来,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猴子? (发散幼儿思维:这是一群笨拙的猴子、敢于尝试的猴子、顽皮的猴子、不爱动脑筋的猴子等。) 3.请幼儿看挂图完整地欣赏故事,讨论听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 4.组织幼儿做实验。 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让幼儿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教育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目标的完成不是很全面,大部分的幼儿都理解到了猴子们捞不到月亮的原因,但是在感受故事寓意时完成的不是很好。所以今后还需要幼儿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发现,我们教师还及时的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为孩子以后的活动提供大量的操作素材与资源。
[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教育活动设计反思》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