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6.2 神权下的自我》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
神权下的自我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14-17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世界”被发现指的是15世纪末的新航路的开辟;
“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
材料一、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1)政治上: 西欧进入黑暗的中世纪,基督教建立神权统治;
教皇为国王加冕
教会焚烧书籍
教会处死“异端分子”
1、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
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
神高于一切,人是神的附属,为信仰而生活。
中世纪神学观念:
原罪说:主教说:人到世上是来赎罪的,必须控制自己的所有欲望,才能上天堂。人间是痛苦的,只有天堂才是幸福的所在。不许享受!不许思考!不许哭!不许笑!否则就等着下地狱吧!
赎罪说: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
来某某说: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某某。
夏特尔大教堂雕塑
中世纪人性被压抑
雕塑:《安东尼XXXXX奥索》
黑死病蔓延
中世纪人性被压抑
宗教裁判所
中世纪人性被压抑
随心所欲 禁欲苦行 无拘无束
压抑人性 张扬个性 麻木顺从
思想开放 愚昧迷信 以人为本
言论自由 神权至上 追求享乐
下列哪些词汇可以反映中世纪人们主要的精神状态?
中世纪被压抑的人性
(2)经济上: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4)思想:人们积极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
材料二
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这首先是由于那里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那里的新兴资产阶级——大商人、企业主、银行家为了增加财富,就需要扩大业务,改进经营,提高效率,因而也就需要XXXXXXXXXX各种人才。他们要求物质享受和优美的艺术欣赏,这就需要为他们服务的教师,医生,建筑师,艺术家等为他们的现实生活增添乐趣。这客观上需要促使一种不同于封建文化的新文化产生并且发展起来。
——李某某《简明世界通史》
(3)阶级:资产阶级诞生
材料三、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些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利条件。
——孔某某《世界中古史》
(5)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想一想,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与文艺复兴运动有关吗?
(6)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条件。
1、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
基督教建立神权统治;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其他: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人们追求现实生活的乐趣;
意大利较多的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印刷术传入欧洲的推动;
根本原因
阶级:
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
西欧经济复苏,城市兴起,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改变观念
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逐步形成
丰厚的古典文化遗产和众多人才
以人为中心
人权自由
现世/幸福
科学和理性
天主教神学占统治地位
尘世服从天国
君权服从教权
哲学服从神学
理性服从信仰
以神为中心
神权束缚
来某某/禁欲
蒙昧主义
VS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背景
中世纪末期欧洲的对话
教士:你最近在忙什么?
商人:我最近在佛罗伦萨又买了一座更大的城堡,打算好好装修一下,添置些金银器具。经过几年的打拼,我赚了钱,这日子过的还算幸福。
教士:你最近离上帝越来越远了!
商人:为什么?我每天祈祷,每周都来教堂做礼拜,该是个合格信徒。
教士:我们人类自诞生就是有罪的,我们到人间是来赎罪的,所以你要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虔诚的忏悔错误,你才能得到拯救,才能升入天堂。
商人:那样的话,我宁可现在活得舒服快乐。
教士:那你永远得不到拯救,会下地狱的。
(高考演练)
“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文艺复兴运动
2、含义
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古运动吗?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不是在提倡复古,只是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是古典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形式: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当时资本主义经济萌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基督教文化。
3、性质
4、最早的国家
首先产生在意大利
它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神学思想文化运动。它是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5、旗帜(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基本含义:以人为本
肯定人的价值、欲望,歌颂人性,重视现实
6、矛头:基督神学
文艺复兴初期
(1)表现形式:
(2)代表人物:
(3)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
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薄伽丘的《十日谈》(《人曲》)。
但丁的《神曲》
7、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14-17世纪)
文 坛 三 杰(初期三杰)
但丁
《神曲》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
《十日谈》
代表人物
《神曲》是但丁的不朽诗篇,共一百曲,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篇。主要情节是描写诗人在维吉尔和贝德丽采的引导下,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经过。作者以隐喻象征的手法,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政治、思想、意识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XXXXXXXXXX
赞颂了人的伟大,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
(1304-1374)
“人文主义之父”
代表作:《歌集》
薄伽丘与《十日谈》
(1313-1375)
薄伽丘
《十日谈》的开端叙述10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
(第一天故事第二):第二则故事. 一个叫亚伯拉罕的犹太人来到罗马教廷,凭着他亲眼所见、以及从别人那儿听来的种种情形,目睹了教会的腐败,发现“罗马教廷中教皇、红衣主教、主教这一伙,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是寡廉鲜耻,犯着‘贪色’的罪恶,甚至XXXXXXXXXX耽溺男风。”
他再考察时,又知道他们个个都是爱钱如命、贪得无餍,甚至人口也可以当牲口买卖,至于各种神圣的东西,不论是教堂里的职位,祭坛上的神 器,都可以任意作价买卖。甚至借着“委任代理”的美名来盗卖圣职。
无情的讽刺和揭露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权威——天主教会的虚伪和腐败。
请思考:这两个故事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的什么状况?
(第四天开头一个小插曲):
有一位死心塌地皈依天主的教徒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
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把妇女看作洪水猛兽,吓唬说她们都是祸水,叫“绿鹅” 。
谁知儿子却说:
请思考:作者通过这则故事主要反对什么?肯定什么?
反对封建教会的 禁欲主义,说明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以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人性。
“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
(第四天故事第一) :亲王唐克莱本独养的郡主(绮思梦达)冲破封建门第观念,与亲王(父亲)的侍从相恋,事情败露后,平时仁慈宽大的亲王暴跳如雷,将仆人关入地牢,痛骂女儿不顾身份,竟与下贱的奴仆相爱。绮思梦达却宁死不屈,并愤然驳斥父亲: “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样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1)歌颂绮思梦达冲破封建教条,追求爱情幸福的精神。
(2)人文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等级观念,
肯定人的价值,主张人人自由平等。
请回答(1)材料歌颂了绮思梦达的什么精神?
(2)材料反映作者怎样的思想和观点?
《十日谈》为什么又被称《人曲》?
《十日谈》第一次用现实主义笔法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反对神性和神权,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人类平等,因其关注点是人,所以称之为 “人曲” 。
2、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旗帜,其思想核心是
A.追求人的快乐是人的权利及社会发展动因
B.人有征服自然、建立公正社会的自由权利
C.讴歌爱情与美好生活是人类的最高情感
D.倡导人文价值观,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
达 XXXXX 芬奇
米开朗琪罗
拉斐尔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三杰
达XXXXX芬奇
(意大利)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自画像
(意大利)
代表作:雕塑《大卫》等
雕塑《大卫》
意大利“美术三杰”作品欣赏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米开朗琪罗《大卫》
拉斐尔自画像
(意大利)
***
西斯廷圣母
文艺复兴高潮时期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而不
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2)高潮时期:
(1)表现形式:
(2)代表人物:
3)代表作品:
歌颂人间仁爱和友谊,
体现人性的高尚和尊严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中主人公的一段独白: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1)这段独白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中怎样的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认为人高于一切,关注理性、肯定人的价值,颂扬人的力量,提倡人性的发展。
以上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反映了什么共同主题?
提倡---
人文主义
反对---
封建神学
以人为中心
现世享受
自由平等
理性主义
学习思考
莎士比亚对人性的赞美与薄伽丘对人性的肯定有哪些不同?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莎:人的理性;薄:人的本性
文艺复兴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
高级的发展过程。
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关注人的理性!
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关注人性的本能!
英国
文学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XXXXX
3.文艺复兴时期有哪些代表人物——在神权下寻“我”?上流社会知识阶层
意大利
文学
“三杰”
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丘
《神曲》
称号:人文主义之父
《十日谈》
“人曲”
趋势:
文艺复兴发展到高潮;
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
功绩:
把人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肯定人的价值和个性。
探究活动:你是如何看待文艺复兴运动的?
材料一:文艺复兴并不是对文学艺术的复活,倒是新的学术的创建,涵盖了文化的“新生”,宣扬的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和人性论。
文艺复兴运动是古典文化的简单重复吗?
(1)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三、人的追寻与反思
探究活动:你是如何看待文艺复兴运动的?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人文主义的伟大思想光辉和永恒艺术魅力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后经传播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现了著名的城市如罗马,佛罗伦萨等一系列新型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茁壮发展,资本也开始源源涌入新兴资产阶级的囊中。
材料三 文艺复兴后出现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开普勒发现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等。
政治上,把西欧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
经济上,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科学上,提倡科学与理性,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三、人的追寻与反思
探究活动:你是如何看待文艺复兴运动的?
材料一 在16世纪初,当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已经达到高峰的时候,道德堕落跟随个性的高度发展成为了一种流行。这种精神常常表现出肆无忌惮的利己主义。
材料二 文艺复兴运动宣扬的是资产阶级世界观和人性论,同劳动人民的思想和要求存在很大距离。
过分推崇个人主义,导致了个人主义的膨胀, 不利于社会稳定。
反映上流社会的利益与要求,群众基础不足。
三、人的追寻与反思
与上帝直接对话 ——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下层社会)
宗教改革:
16、17世纪在德国爆发,随后席卷整个西欧,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广大农民和城市平民响应,个别国家的君主大力支持,部分贵族也积极投入,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一场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的思想解放和政治运动。
德国宗教改革
1、思想: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
3、政治:德国遭受罗马天主教教廷的剥削压迫最重,社会矛盾尖锐;中世纪的德国一直处于经济分散、政治分裂的状态
4、直接:1517年,教皇在德国出售赎罪券
一、背景
二.宗教改革过程
1、开始:
2、路德思想主张
马丁XXXXX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人的灵魂的得救无需XXXXXXXXXX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
(1)信仰得救,因信称义
基督教的最终权威是《圣经》而非教皇XXXXXXXXXX人人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与对话《圣经》。
信仰的唯一标准是《圣经》
比较:
天主教会主张
上帝
神职人员
教徒
路德教主张
上帝
教徒
因信称义
因信称义---在实际上否定了教会的权威
因形称义
(2)人人都可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
上帝
教徒
“信徒皆为祭司”
(3)《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回去报告教皇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在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
结果
1、引发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
2、创立了新的基督教分支——路德教,
也推动了加尔文教等新教派的形成。
新教和旧教相比的变化
1、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不承认他们是通向天国的钥匙的掌管者;
2、简化了宗教礼仪,铲除了教士和俗人之间的隔阂;
3、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性质: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影响:
四.宗教改革意义
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含义:
在宗教信仰的前提下,明确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强调个人与上帝的沟通。
性质: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影响:
(1) 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2)打击了教会在欧洲的统治,使西欧人从基督教神
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⑷为启蒙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⑶民族教会的建立,有利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国家的形成,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四.宗教改革意义
文艺复兴:
本课小结: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这是“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主要内涵。
课堂检测
◆马丁XXXXX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C
◆马丁XXXXX路德提出“信仰耶酥即可得救”这一原则的实质意义在于
A.否定了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的作用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A
◆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子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A[全文已结束,注意以上仅为全文的文字预览,不包含图片和表格以及排版]
以上为《6.2 神权下的自我》的无排版文字预览,完整格式请下载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上面文字预览以及下方图片预览。图片预览是什么样的,下载的文档就是什么样的。